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巴彦淖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落实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筑梦十八载
内蒙古新闻网  16-04-18 11:59 打印本页 来源: 巴彦淖尔日报  
 

  摘要: 温都尔毛道嘎查的脱贫之路

  温都尔毛道嘎查新貌

  近日,记者一早来到处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磴口县沙金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阳光和煦,微风轻轻拂过温都尔毛道嘎查,将它温柔唤醒。

  记者见到村民胡建霞时,她正急匆匆赶往村文化活动室,她要和大家一起在活动室前的小广场上扭秧歌。

  音乐响起,人们随着节奏扭起了秧歌,脸上的笑容像花儿绽放。“跳了一冬天广场舞,身体灵活多了,扭秧歌没几天就学会了!”胡建霞说,“经常锻炼就是好,你看大家一个个多喜色!”

  温都尔毛道嘎查离磴口县城仅29公里,是一个移民新村。胡建霞和其他77户村民都是18年前从当时的乌兰察布盟察右后旗当郎忽洞村整体移民而来。18年间,得益于扶贫政策,当初怀揣梦想迁移到温都尔毛道嘎查的当郎忽洞村的男女老少,在这个曾经完全陌生的地方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崭新生活。

  两次迁移只为能有个安生日子

  温都尔毛道嘎查这70多户村民是自治区在1999年前后实施的生态移民和异地扶贫移民试点工程中的一小部分,他们在移民扶贫史上或许并不起眼,但对这些村民自己来说却有着重大意义。

  对于60岁的袁振秀来说,第一次迁移前的生活情景仍历历在目。他当时是村长,家里只有十几亩地。“全是旱地,地下没水,靠天吃饭,日子过得是有一年没一年,一双烂布鞋三代人穿。”袁振秀说,“村里没拉电线,几十户人家全是破土房,年轻人念完高中的都没几个!”

  移民政策传到村里后,袁振秀和村里较有威望的张万金(如今温都尔嘎查嘎查长)组织村民开了一次表决会,大家一致同意搬迁。“我们自己也想着一定要往外走。”袁振秀说,“那儿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随着一辆辆卡车排成的长龙,袁振秀和村民们从呼和浩特到包头到临河再到磴口。在地图上,这次行程跨越了土默川平原、黄河、阴山、河套平原、库布齐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行程要用去整整一天的时间,景物也不停地在绿色到黄色间变换。

  最初,这70多户村民被安置到了磴口哈腾苏木十连。但一个意外出现了,由于灌溉用水盐碱化程度高、土地沙化严重以及前期准备工作失当等原因,这些村民面临第二次搬迁。

  温都尔毛道嘎查就是二次移民建起的定居点。温都尔毛道,蒙古语译为高高的树,据当地人讲,最早这里荒无人烟,放眼望去只有广袤的沙漠,唯一能辨识这里的是一颗生命力顽强的树,故此得名。

  而对移民们来说,温都尔毛道还是给了他们莫大的惊喜——

  “一溜儿全是砖房,进屋一看连炕也给盘好了,当时那个高兴劲儿呀,就好像过年一样!”53岁的村民郭喜说。

  “刚来这儿的时候,我们全村有900多亩地,人均分了3亩5分地,终于有井水浇了,来的第一年种的庄稼就全成活了!”张万金说,“在这儿只要不怕辛苦,就不愁没饭吃。人们一下就对生活有了信心!”

  和郭喜、张万金一样,这些高大气派的红房子让村民们很是激动,也有了信心——庄稼可以打地下水井灌溉,这样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向天要水了,政府许诺的水、电、路“三通”也都摆在面前。从此,这里成了他们的家园。

  “十个全覆盖”为脱贫按下“快进键”

  历经18个年头,虽然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初步改善,但也难掩移民新村贫困的现实。一直以来,磴口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是自治区级重点贫困县。而温都尔毛道嘎查的移民新村则是磴口县重点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土地少、产出效益低,这些问题都让这里难以走出贫困。

  移民在这里安定下来之后,自治区扶贫办每年都会来几趟,调研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市政府和磴口县政府将这里作为扶贫重点地区,在各项政策上给予倾斜。“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实施以来,更是为温都尔毛道嘎查的脱贫工作按下了“快进键”,让这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巨大改善。

  为了扩大可耕地面积,当地扶贫办组织村民向沙漠要耕地。在温都尔毛道嘎查南边一处满是耐旱植物的沙丘前,磴口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里原来都是沙漠,后来种上了这些灌木后,才将流动沙丘固定住。很多耕地就是这样常年累月与风沙战斗抢来的!”经过多年努力,温都尔毛道嘎查的可耕地面积增加了500多亩。

  随着人口的增加,村里统一盖起的29平方米小砖房越来越显得拥挤不堪,同样的情况在其他移民新村里也陆续显现出来。自治区扶贫办经过调研,决定给这些移民新村的住房升级。

  “我们一户出1600元,国家给加盖18平方米,再想往大扩就再按比例出钱。这是国家的好政策,全村绝大多数的人家都准备盖了!”村民张二女说。

  2014年,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的头一年,嘎查的通村路就修成了宽展的柏油路,连村里纵横交错的小土路也全修成了水泥路。

  “十个全覆盖”工程还让村里有了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超市,买东西、看病都方便了,连羊圈也翻建一新,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打足了人们的精气神。

  “这些年这里享受了很多自治区和市里的扶贫优惠政策,村民们都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所以在村里推进‘十个全覆盖’、扶贫产业发展这些工作时候,他们都很理解和支持。”市纪委派驻温都尔毛道嘎查的“三到村三到户”干部田臻说。

  精准扶贫把扶贫之水浇到穷根儿上

  水、电、路通了,可种的地多了,“十个全覆盖”让温都尔毛道嘎查的村民们简单的愿望得到基本实现,但政府让他们得到更好生活的愿望还远未达成。

  “地还是少,村民们普遍收入不高,人均年收入也就2000多元,还在国家贫困线以下。”张万金说。

  当前,国家、自治区正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温都尔毛道嘎查也在市、县两级扶贫办的重点关注下,致力打通精准扶贫的“任督二脉”,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

  精准扶贫,就是要精准到每一家、每一户、每个人上。田臻说:“现在我手头上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全村每个家庭的情况全部摸清,然后精准识别贫困户,这样才能在开展工作时把扶贫的水浇到贫困的根儿上,让温都尔毛道嘎查能和其他村一块儿进入小康社会。”

  “这段时间我和田书记的工作就是进每户村民家实地察看,给家里的生产生活物件打分,一户人家打分越低就说明越贫穷。”张万金说,通过这样的方法先把村里真正的贫困户找出来,再给他们“上政策”。

  “驻村干部给我们考察过了,说我们村也可以搞养殖业,鼓励我们家家户户都养猪,还说也能像别的地方一样搞大棚种植。刚开始人们全认为不行。”郭喜说,村民们觉得养猪和大棚种植投资大、风险高,都不敢尝试。驻村干部为了转变他们的思想颇费了一番功夫:“村民们是穷怕了,觉得葵花、玉米能种活,十几年来就种这两样,别的品种都不敢尝试,怕失败了!”田臻说。驻村干部们联系到了嘎查附近的养殖规模上万头的荣威养猪场,并和厂家探索达成了“养殖场提供技术——村民散养——统一回购”的合作模式意向。回到村里,他们走到哪户人家,就将养殖方案拿出来给村民做思想工作。今年,已经有不少村民有了养猪意愿,打算购进猪仔。

  “驻村干部说,过不了多久,我们村就能享受上贴息的金融扶贫贷款了。”胡建霞告诉记者,“我家还供着两个上学的孩子,生活挺吃紧。有了扶贫贷款,我也想发展其它产业,眼看着好生活不远了,我们都可有干劲儿呢!”(记者 刘飞 文/图)

[责任编辑 王彤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入扫一扫 实名...
别把文明弄丢了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广场舞跳进文化馆
把停车位还给你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