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解密“实践十号”卫星返回地球家园如何“破难题”
内蒙古新闻网  16-04-23 17:24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网  
 

  “实践十号”卫星18日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卫星任务圆满成功。图为交接仪式完成后,直升机吊运回收舱。宗兆盾摄

  中新网北京4月19日电题:解密“实践十号”卫星返回地球家园如何“破难题”

  作者庞丹张素

  “实践十号”卫星18日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卫星任务圆满成功。回首卫星“回家”旅程,遇到哪些难关,克服哪些困难?具备什么条件?拥有什么特点?记者采访了卫星的研制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的专家们。

  难题一:卫星怎样返回地面?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航天器的返回轨道。

  人们通常把航天器从脱离运行轨道到降落到地面这一段的飞行轨迹叫返回轨道。根据航天器在返回轨道上所受到的升力和阻力的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回收,返回式航天器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弹道式、半弹道式和滑翔式(升力式)三种轨道。

  弹道式返回轨道的特点是,航天器在进入返回轨道再入大气层的时候,只受阻力作用而不产生升力,因而下降的速度快,空气动力过载大,落点无法调整和控制,可能产生较大的落点偏差。“实践十号”就属于弹道式回收,它开创了中国航天器在四子王旗弹道式回收的先河。

  返回式卫星在设计的时候一般由回收舱和仪器舱两部分组成,“实践十号”也不例外。在结构布局上,它充分继承了以往返回式卫星的结构特点,一眼看上去就像一个放大的“子弹头”,内部是由四个舱段构成的仪器舱和返回舱组成,回收是指将返回舱收回来。

  卫星的回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求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如何控制返回姿态,如何可靠地对付再入大气层时产生的极高温等难题,特别是避免舱内温度过高,试验样品受到破坏。

  难题二:返回地球家园应具备什么条件?

  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返回卫星与空间安全总体研究室高振良介绍,首先,“实践十号”的控制系统要能够准确地调整卫星姿态,使它能够从在轨道上飞行的姿态变成返回姿态。其次,卫星舱段必须能够可靠分离,卫星还需自带动力系统,确保顺利脱离原运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

  再次,卫星要有良好的防热性能和隔热性能,确保返回舱不被烧毁,并且保证返回舱内部温度不能过高。同时,返回舱上要有良好的减速和缓冲设备,确保安全降落到地面而不被摔坏。最后,返回舱上还要装备标位装置,确保返回落地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以便回收人员及时识别位置和成功回收。

  难题三:卫星“回家”需突破三大关键技术

  据实践十号卫星副总师李春华介绍,要想确保“空间实验室”顺利“回家”至少要突破三大关键技术。

  一是卫星姿态及轨道控制技术。当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星上姿态控制必须保持三轴稳定。“实践十号”返回舱在卫星飞行204圈时升轨返回,其返回飞行时序设计主要继承了以往返回卫星的设计成果,针对星上状态变化、保障条件变化等进行适应性调整。

  二是卫星再入防热技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由于速度快,舱体的头部与大气层进行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热量。为确保结构和防热设计能够满足回收要求,研制人员对再入过程的力、热环境分别进行了反复计算。

  三是卫星回收技术。当“实践十号”在太空飞行12天14.5小时后,卫星开始进入“回家”旅程。回收分系统将采用“时间—过载—时间”的控制方式,使用时间控制器、加速度开关和回收配电器联合工作。回收舱返回时,以“两舱一次分离”作为返回零时间,由时间控制器依次按发出“起旋火箭点火、制动火箭点火、消旋火箭点火、制动舱解锁、加速度开关加电”等一系列指令。

  难题四:“回家”地点怎么选择?

  卫星成功返回,回收着陆区域选择非常重要。上世纪70年代,中国返回式卫星落区则选择在四川遂宁。而此次“实践十号”回收场则选在了内蒙古四子王旗,这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据实践十号卫星总指挥邱家稳介绍,一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腹地四川中部的山区发生了变化,人员密度增大,新建房屋林立,卫星在此回收将给老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二是那里山丘密林、江河峡谷,将给卫星寻找带来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中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建成并回收多艘神舟飞船的载人航天回收场,进行实践十号回收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完)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入扫一扫 实名...
别把文明弄丢了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低碳骑行
草根足球 享受快乐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