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让“诗和远方”走进生活
 

  科比退役最后一战,炸出无数个伪球迷;热播韩剧《太阳的后裔》吊足粉丝胃口,说完就完。同样是收官,本届《中华诗词大会》的热闹程度竟然也毫不逊色,值得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加以标注。

  乘一片古典诗词的云帆,带人们遨游传统文化那浩瀚壮阔的江海,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中华诗词大会》不像文化快餐那样满足意淫,也不比热点话题可以怒刷存在感,带给人们的精神养分却是充实持久的,触动是直抵心灵的。人们蓦然惊觉,原来古典诗词的世界如此瑰丽雄奇,纷纷感叹“生活不仅是柴米油盐,微信红包,还有诗和远方”。

  都说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渐行渐远,然而近几年,一些主打传统牌的文化产品,非但没有遇冷,反而获得了超乎预期的关注和热捧。故宫精品文物特展引发了“故宫跑”,令文博人颇有些措手不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领跑央视,激发了全民书写热潮;《中国成语大会》在选手的竞争和观众的笑声中,向人们展现了“中国智慧、自成语境”的境界;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燃”起了90后的热血,情不自禁地“致敬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热了,背后的重要启示是:传统经典文化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只是亟需现代传播和普及渠道;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并不缺乏对经典文化的追求,而是他们能够触摸到的文化精品还很有限。

  如何搭建更多的平台,打造更好的文化产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从而能够“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诗和远方”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传统文化精髓浸润人们的心灵,这一问题,所有文化工作者都应当深思,并为之积极行动起来。(江宏)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入扫一扫 实名...
别把文明弄丢了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低碳骑行
草根足球 享受快乐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