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服务领域
增强防震减灾服务能力
近年来,包头市坚持把提高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水平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着力点,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着力打造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级政府、广大群众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需求。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防震减灾门户网站-包头市防震减灾信息网的建设,公开政务信息,宣传地震知识,提供防震减灾工作动态、法律法规和相关信息的查询服务。开通了政务微博、官方微信、手机APP和短信发布平台,建立了公众参与、互动交流和专家咨询的服务机制。
加强震情信息服务。地震部门与宣传部门及新闻媒体建立了地震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等信息直通渠道,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震情信息服务,激发公众关心、了解、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积极性。
拓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领域。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三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活动,从2009年起将每年的5月份定为全市防震减灾宣传月,通过街头宣传、科普讲座、媒体报道、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普宣传。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了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计划、市委党校干部培训计划、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计划,借助科技活动周、消夏文化节和科普电影进万家等全市大型活动开展科普宣传。全市建立起面向机关干部、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
提供震灾预防技术服务。地震部门积极为重大建设工程提供抗震设防技术咨询和服务,为全市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重点项目选址提出抗震设防意见。
开发公共服务产品。市地震局开发了国内首款防震减灾手机客户端“防震宝典”,建成了包头数字地震科普馆,建立了防震减灾知识库,定期在“两微一端”推出防震减灾知识,编写出版了《包头市民地震知识手册》,开展了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建设,为政府和公众提供了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产品。
夯实发展基础
提升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围绕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包头市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筑牢发展基础,着力推动地震监测、应急和震灾防御能力建设,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成了地震速报系统。2013年,市地震局建成了地震速报系统和短信发布平台,实现了对包头及邻近地区地震的自动处理与快速定位,可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国外7.0级、国内5.0级、内蒙古自治区4.0级、河套盆地及周边地区3.0级和包头市百公里范围内2.0级以上的地震信息。
着力提升地震监测质量。全市建有包头市地震台、土右旗地震观测站两个地震监测台站,负责对包头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地震前兆进行监测,监测手段有形变、应变、重力等。多年来,包头市围绕将包头市地震台打造为全国一流地震台站的目标,加强监测系统建设,建成了包头虚拟测震台网,制定了完善的台站管理制度,强化地震监测质量管理监控,使包头市地震监测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全面加强应急处置能力。近年来,市地震局不断强化地震应急队伍、装备和指挥能力建设,相继实施了一批防震减灾重点建设项目,为提升地震应急处置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全区盟市地震系统率先建成了地震现场传输系统和地震应急装备库,开展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和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建设,编制了震中分布图、地震构造图、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等专题地图,成立了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大大提升了地震应急反应能力。
推动实施活断层探测项目。为了探明包头地区活动断裂层的准确位置及其活动性,包头市积极推动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包头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从2013年开始实施,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2016年将全部完成,项目成果将为包头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机构与队伍建设。在包头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包头市地震局健全的地震工作机构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市地震局现有高级工程师13人,有2名专业骨干被聘为包头市公共安全领域首席专家,4人取得一级安评师资质,建立起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的地震干部队伍。
“5·3”地震以来,包头市防震减灾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2006年,包头市在全国市(地)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2007年,市地震局被中国地震局、科技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联合授予“全国地震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2013年包头市地震台前兆监测手段连续三年在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2012-2015年包头市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地市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2010-2012年连续三年在自治区盟市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获第一名。2015年获全区市县防震减灾工作考核一等奖。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迈入了全国地市的前列。(记者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