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餐饮、住宿和旅游的阿右旗大漠人家
宽敞明亮的嘎查卫生室方便了农牧民就医
老年人在靓丽的嘎查活动室休闲娱乐
靓丽的额济纳旗推日木音陶来嘎查
农牧民在新建的新居经营起商店
嘎查村要靓丽 产业要兴起来 既提升了惠民工程的含金量 更让农牧民富起来
走进阿右旗巴丹吉林镇额肯呼都格嘎查,只见一座带有徽派风格的新村展现在眼前。油路两旁绿树成荫,马路两旁一幢幢徽派风格的砖瓦房建筑错落有致,家家门前挂着农家味十足的红灯笼,大门口书写着“王家大院”“麦香村”“菊梅饭庄”牌匾分外引人注目……望着这一切,记者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地处沙漠腹地的嘎查。
牧民王润和在“大漠人家”一条街经营餐饮和家庭旅馆。说起现在的生活,他满脸笑容:“‘十个全覆盖’真正建在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了,不仅让我们嘎查变美了,还在政府的扶持下,我们搞起了旅游餐饮,我自经营生态‘农家乐’以来,生活水平年年有提高,近两年每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牧民王润和的幸福生活得益于阿拉善盟“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产业相结合推进的惠民政策。
“‘十个全覆盖’是一项系统工程,决不能把工作目标仅仅停留在全覆盖上,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支撑,把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按照产村融合、产业带动的发展思路,努力培育一批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富民产业,让农牧民能够留得住、富起来,让‘十个全覆盖’工程更长久、可持续,让农牧区发展力更强、劲更足。”阿拉善盟委书记包钢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会上指出。
阿拉善盟按照“把特色产业培育起来”的要求,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条件,重点突出富民主导产业的培育,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产业结合起来,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等配套产业政策,围绕有机农业、高端畜牧业、特色沙产业、精品林果业、休闲农牧业五大产业,因地制宜走适合当地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之路,分别与各旗区签订了推进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责任状,各旗区因地制宜相继出台了配套政策,并开展了苏木镇目标责任书签订活动,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苏木镇、嘎查村围绕五大产业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确保每个嘎查村都有产业支撑,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走出了一条既改善民生又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各旗区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嘎查村。
阿右旗沙林呼都格嘎查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大力发展沙草产业,通过“企业+基地+科研+农牧户”的经营模式,种植人工梭梭林15万余亩、人工甘草5000亩、高效经济作物1.2万亩,接种肉苁蓉5000亩,形成了典型的沙产业示范基地。
走进沙林呼都格嘎查,记者看到6米多宽的主街巷沥青油路平坦笔直,油路两旁绿树成荫,一幢幢错落有序掩映在柳树中的新瓦房跃入眼帘,勾画出一幅独具田园特色、幸福和谐的乡村美景。
正在院内和家人晾晒肉苁蓉的该嘎查牧民刘二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过去家门口全是土路,遇到刮风下雨,不是一身土就是两脚泥,通往外界的路尘土飞扬,颠簸难行。因为交通不畅,很多收苁蓉的客商不愿意进来,品质上好的肉苁蓉卖不上好价格。现在好了,实施街巷硬化工程,把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出行环境好了,来的客商多了,销路、价格都不是问题!现在每天都有客商上门收购肉苁蓉,仅去年我就收入达16万元。”
阿右旗沙林呼都格嘎查仅是阿拉善盟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配套发展富民产业的范例。据了解,目前阿拉善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配套建设了富民产业,不仅让农牧民享受到“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成果,更拓宽了农牧民致富路。
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阿左旗巴彦浩特镇布固图嘎查打造硕特民族草原文化,投入1000万元打造了和硕特民俗文化村,实现了“观赏贺兰山、赏大漠风情、看戈壁胡杨”的盟内风光集聚,通过经营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地方特色产品销售、民俗风情体验等项目,成为全盟“深度挖掘、整体开发,加快旅游业发展,着力打造品牌旅游活动”的典型产业。阿左旗巴彦霍德嘎查新建了种植区、养殖区、农畜产品加工区,引进了一批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夯实了产业增收基础;额济纳旗纳林高勒新区将民俗产业开发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建成了“胡杨人家”民俗旅游度假村,让420户住上新居经营起三产,户均增收近万元;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改善民生的前提下,集中加强水、电、路、讯、房和生态观光休闲农牧家旅游业建设,形成了黄河飞渡、沙坡头治沙、通湖草原环线旅游品牌,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转移安置农牧民就业580多人,户均收入达到5万元至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