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足球改革在内蒙古——校园足球的从“0”到“1”
内蒙古新闻网  16-05-24 08:15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在包头市铁路第一幼儿园里,大班的钟博文泪眼婆娑,“我想踢足球。”没能在幼儿园的循环赛中上场,他的小脸写满委屈,“我就是喜欢踢足球。”他说。

  在钟博文身后的球场上,身穿国安与恒大球衣的小队员们刚刚结束五人制比赛。在这里,“小龙”、“小虎”和“小狮”3支队伍组成了铁一幼的“小和谐号”俱乐部,而在广袤的内蒙古自治区内,像这样的小球员与俱乐部还有很多。

  2014年9月,国务院第七次足球工作专题会议确定内蒙古为全国第一个足球改革发展试点省区。在一年多的试点过后,内蒙古足球逐步从无规划体系、无联赛体系、无人才体系、无职业队伍和无经费保障的“0”起步阶段,发展出组织领导体系、专门工作机构、专业人才梯队、专项经费保障机制、系列足球赛事、内蒙古足球频道与热情参与足球运动的庞大群体。被教育部列为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后,内蒙古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也迈出了从“0”到“1”的新步伐。

  2015年见证了内蒙古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的8312场赛事,参赛运动员达6.3万人次。六年级的张朝阳就是在今年“区长杯”夺冠的呼和浩特市贝尔路小学足球队的一员。

  “还是比较想进恒大的,如果巴萨皇马二选一的话我选皇马。”谈起未来的目标,张朝阳踌躇满志,不仅球踢得好,他还在班里常年保持着前15名的成绩。“有的家长觉得练足球肯定和学习冲突,其实我觉得是相互促进的,而且现在上学的政策也挺好。”张朝阳的父亲站在一旁,脸上写满欣慰。

  得益于内蒙古足球品优生的“直通车”升学政策,张朝阳已经可以跨区升入实验中学,那也是当地的足球特色学校。张父表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孩子踢球,每年的支出也并不高。“主要是球鞋、球衣,外出比赛一般一次3000到4000吧。”

  这样的外出指的是教练潘海滨之前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孩子们去山东、浙江等地与其他学校比赛。尤其在冬季期间,每年供暖期超过6个月的内蒙古不适宜室外运动。不过在2015年12月,依靠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内蒙古青少年足球(海南)训练基地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建成,冬季开展高水平的青少年足球比赛不再是难事。这也是2015年自治区分别在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和二连浩特市建成国家(北方)青少年足球夏令营基地、中俄蒙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和中蒙俄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后,为青少年全年训练提供的又一硬件保障。

  除此之外,2015年自治区通过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企业投资等渠道累计下达的10.3亿元校园足球专项基金中,全区61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校均可获得100万元建设风雨足球场馆。

  除了场地,教练的缺口也需填补。“全区10000个体育老师,懂足球的728个。”内蒙古足协副主席、执行秘书长吴刚曾如此描述人才短缺的现状。为此,自治区加强了与高校及其他试点城市的合作,聘请16名高水平外籍教练,中国足协授权内蒙古足协自主举办D级教练员培训班。

  在包头,聘请了克罗地亚著名足球教练米罗西的蒙超体育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则与各个学校开发了“教练换场地”的模式,学校将周末的场地使用权给公司,公司则向学校提供培训教练服务或免费派教练带校队。教练队伍的扩大加速了校园足球的普及,在贝尔路小学,以前一学期三到五节的足球课变成了每周一节,孩子们有了更多机会接触那个黑白相间的皮球,“以前踢足球的姑娘一个都没有,现在有五六个呢。”教练潘海滨说。这也让吴刚信心满满地表态:“将来中超、国家队的场上,肯定能有我们内蒙古孩子的身影。”

  在从“0”到“1”的过程中,足球对于孩子们不仅意味着场上的竞赛,更是人生的改变。“之前幼儿园的活动就是女孩子的歌舞,现在也有了男孩们的主场,”包头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肖凤云感叹道,“我们担心校园足球的推广会流于形式,但孩子们通过踢足球,身体素质、品质意志、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都得到了增强。我们感受到的是孩子们身上的切实变化,还有足球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记者 郑直 王春燕)

  《内蒙古日报》(2016年5月24日) 02版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选岗位
发放爱心绿手环
中国二人台教育基...
精美的骨雕会说话
现场解疑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碧波荡漾
牧民在家中接受免费体检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