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十个全覆盖】通辽:凝心聚力用真功 提档升级惠民生
内蒙古新闻网  16-05-24 10:54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村里的电子商务——很便捷。

村民文化广场——很给力。

  乡村旅游 提档升级

  今年“五一”,湛露农业科技生态园人潮涌动,前来参观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河西街道湛露村是开发区重点打造的旅游乡村之一,结合区位优势,引进建设了占地480亩集科研、采摘、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生态园区,不仅有科技楼、高标准智能温室、保鲜库、温室大棚等设施,还有室内水上乐园、温泉等娱乐设施,日可接待游客1300余人,带动本村就业400余人,成为通辽市乡村旅游的新热点。

  开发区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化发展,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在平安堡设施农业采摘园,前来采摘油桃的张女士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更向往回归乡村、回归自然,体验生活。前几天这儿的草莓熟了,我就带着几位同事来了,虽然价格比超市的贵一些,但是吃的放心,还能体验采摘的乐趣。”围绕市民“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的消费新需求,开发区以国道303沿线、创业大道、通保公路、辽查公路周边的二号、平安堡、米家等10个村为重点,发展集葡萄、草莓、油桃采摘、生态休闲、农耕科普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开发“农家乐”项目,项目村人均实现增收200元以上。

  打造“乡村时光”,发展美丽经济。开发区把握“互联网+”机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借助草原旭日、可意网电商服务站的作用,对开网店的农户每户补贴3000元,打造了10个电商村,打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带动电商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在电商示范村辽河镇吗力村,带着孩子来市民农场的王大姐说:“我和几个同事一起在网上认购了几块农场,周末的时候带着孩子来这里种种菜、浇浇水,让孩子了解农村的生活和种菜的乐趣,远比在城市里枯燥的生活好多了”。“市民农场”项目是今年开发区与可意网等电商联合创新打造的新项目,项目通过将庭院经济与电商整合,把土地划分为网格小块,每亩地划分为3—5个网格,在网上由市民认购,采取自己管理和农户托管相结合的方式,建设集休闲、体验、教育、美食、娱乐于一体的市民农场,已有370余户市民签订协议,可帮助每个庭院地块增收7000多元。

  今年,开发区还利用闲置土地新建了1000亩的植物园、370亩认知园和百草园、800亩观光花田,串联起旅游乡村,积极融入通辽市500公里景观大道,形成了“途中遍景、停中有景、憩中赏景”的城郊旅游景点带。

湛露村——好气派。 

新农村——真漂亮。    

  创新机制 确保成果

  为了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出实效,开发区区镇村三级联动,环环相扣,从明晰责任、创新机制、强化管理3个层面,持续巩固建设成果。

  在卫生整治中,开发区探索创新了7项环境卫生整治措施。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实现环卫保洁外包,将主城区和通乡道路绿化保洁工作外包给6家公司,将每条街路责任具体到保洁人员,将联系方式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推进部门条管和村级主体管护相结合。近郊村公路沿线、远郊村通村公路分别由建设局和交通局负责管理;村内和村屯周边的卫生由村里主体管护。村内垃圾实行“村收集、区运输”,各村都设立了垃圾存放点,由各户将垃圾统一运到存放点堆放,由环卫部门统一组织项目专用车清运,由管委会每村每年补贴1万元的垃圾清运费。推行村干部包片、党员包街路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首创了农户适度自筹、政府适当补贴的“100+200”卫生保洁模式,每年每村每户群众自筹100元,财政补贴200元,公选本村村民担任保洁员,负责公共区域卫生清扫。由村妇联牵头,组建300人的巾帼清洁志愿者服务队,为五保户、留守老人、残疾人家庭清理庭院内外卫生,确保村屯卫生无死角、无盲区。实行农户门前卫生“三包”。督促各户自扫门前雪,杜绝垃圾乱扔、柴草乱堆现象。建立奖惩机制。健全完善考核细则,将各村卫生保洁与村干部绩效挂钩,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村级干部的积极性。

  党员做给群众看,支部带领大家干。实施这项工程之初,开发区就把工程组织实施作为考验干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大力选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敢于担当的干部,在包村干部层面,对干的好的,在使用和提拔时予以优先考虑;对干的不好的,3年内不评优、不提拔。在村一级,已将新农村书记孙念君提拔为副科级干部;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太平庄村、两棵树村等9个村书记免职,创造了干部能上能下的干事创业局面。干部与群众一道整治院落,帮助改变习惯,主动解决住房难、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村里的矛盾也随之化解,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干部晒黑了、累瘦了,群众再见到我们脸上有笑容了,党群、干群的心贴得更近了。

  “原来的年轻人都愿往城里跑,现在都想回村里来,都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新农村一个村今年写入党申请书的就有30多人。”新农村党支部书记孙念君说。互联网、公交车进村,农民进城务工,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也带动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了网上开店,坐在家里就能把特色农产品卖个好价钱。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文化室读书、看报,到广场健身、跳舞,群众自发送锦旗、打电话感谢党。

  载体活动丰富多样,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并自觉参与到“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来,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开展“党员星级户”“最美家庭”“美丽庭院”“文明卫生户”“善心义举‘四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组建正能量微信群,编发惠民政策、致富信息、创业励志故事等,动员群众主动投身到文明乡村建设当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

  在开发区43个行政村中,蝶变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这里,“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建在农民心坎上的民心工程,群众的需要在哪里,“十个全覆盖”的脚步就到哪里。 (记者 郭洪申 通讯员 周广亮)

扫扫我看“十个全覆盖”内蒙古地图

  《内蒙古日报》(2016年5月24日) 05——08版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小书包里装着信仰
传统文化课堂 多彩...
净化文化市场
种植合作助力 农民...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飞阅内蒙古——航拍壮美阿尔山
快速路上施工忙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