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鄂尔多斯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伊旗龙虎渠村:打出幸福田园牌
内蒙古新闻网  16-05-25 09:50 打印本页 来源: 鄂尔多斯日报  
 

  初夏时节的龙虎渠村被浓烈的绿意浸染着,一条条硬化过的街巷蜿蜒到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村史馆周围地里的庄稼也开始了拥拥簇簇地生长,龙虎渠村又是另一番不加润笔的田园美景。

  龙虎渠村是鄂尔多斯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伊金霍洛旗有名的“明星村”。

  “种了几十年的地,近几年搬进城里,没地可种还有点不习惯。现在认养了一块土地,一方面我们老两口可以重新种地,另一方面村里空气好,可以带孙子们来玩,培养他们爱劳动的好习惯,最主要的是还可以吃到自己种植的放心蔬菜。”正在种地的王国彬说。

  像王国彬一样来龙虎渠种地的城里人可真不少。今年,龙虎渠村推出了“幸福田园”计划,以土地认养为“切口”带动产业发展。每户村民可拿出不超过3亩的成熟土地,以1分地(67平方米)的起步标准,交由有意向的城里人来种。被认养的土地须是水电齐备、土质优良,且每分土地农户要提供100公斤的农家肥,土地认养人可自管,也可由农民代管,认养价分为200元和350元两档。

  3月18日,“幸福田园”第一期广告发布后,点击量超过三万,这让“第一书记”乔平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动员村民快速行动,5月1日,被划分为300块的30亩耕地全部找到了“主家”。每到周末,这些城里人拉家带口,来龙虎渠村参与劳作,休闲放松,不用去远方也能找到诗意。

  与城里人的“浪漫情怀”相比,乔平更看重现实,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城里人上午来了浇水施肥,带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中午还要吃顿地道的农家饭,下午一家人在村里转转,采购点绿色农产品,不就带动了农牧家乐、农畜产品销售了吗?

  乔平的“大思路”和村民的“小心思”不谋而合。今天的龙虎渠村,村民求富、求美的想法比以往更甚。一方面,是吃够了以前的苦:过去全村8个社,只有两个社喝的是自来水;全村只有3台变压器,看个电视都不成,别说用冰箱洗衣机了;过去村里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村里的砖瓦房,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村主任高宝说:“农牧民都是在熬日子”。

  另一方面,是龙虎渠村在近两年玩了一次“大变脸”,“十个全覆盖”工程把全村都给整拾了一番: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全村有上百台变压器,接入的高压线路有40多公里;街巷硬化全覆盖,全村境内有50多公里油路,今年将达到70多公里;危房改造工程让村民大多住上了砖混结构的大房子;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便民超市更是应有尽有……“村在画中,画中有村”不再是高宝从自己或孩子课本上看到的图画,而是伸手可触的现实。

  再加上龙虎渠村独特的地理优势,北去伊旗旗府所在地阿镇不足15公里,距国家5A级景区成吉思汗陵直线距离不过10公里,鄂尔多斯机场、蒙古源流产业园、红海子湿地公园等重要设施和景点围绕周围,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核心村庄。这么好的条件不做点文章岂不是白费了这上好的田园美景?

  乔平用八个字总结了推出“幸福田园”的初衷:“因事而谋,顺势而为”。依托龙虎渠村的优势,结合本村实际,让“十个全覆盖”工程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土地认养为“起跳板”,逐渐延伸到果林经济、农家乐、牧家乐、采摘园等乡村旅游产业,是龙虎渠村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方向。这一想法,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赞成。

  “幸福田园”一启动,村民史凤华便将自家的2亩土地收拾好了,同时向认养者提供劳动工具、水、电、农家肥料等,从选择优质种子到播种的稀疏、深浅,她给自己的“客户”耐心地讲解示范着。“以前我自己种,一年收入几百块钱,现在交给别人种,收入三千多。”史凤华用自己的实例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在村民郭占家后院,一群花花绿绿的草鸡在树下撒着欢儿,不时有一些来龙虎渠体验乡村游的客人上门买“绿色鸡蛋”。他和妻子算了笔账:他家有12亩耕地,8亩种玉米给鸡提供主饲料,一年卖鸡肉和鸡蛋的纯收入近3万;4亩蔬菜收入不到1万;10亩松树每年卖树苗收入2万多。此外,郭占还发挥泥瓦匠专长,在村里“十个全覆盖”工程危房改造项目中找到营生。今年,他家房子翻修一新,旧鸡窝被200平方米的新鸡舍取代。

  “幸福田园”这张牌一出手,龙虎渠村的名气就带来了人气,人气又聚集成财气,借“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东风,龙虎渠村产业发展“钱景”大好。(记者 张晓艳)

[责任编辑 杨文娟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牧民过上了现代生活
上门免费为牧民体检
选岗位
发放爱心绿手环
中国二人台教育基...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高考减压
牧草长势堪忧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