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小组+合作社”“党小组+贫困户”“党小组+志愿者”,这是东河区小巴拉盖村以党建引领农业结构改革,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新举措。目前,它所创造的成果,正在开创该村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群众生活安居乐业的生动局面。
“党小组+合作社”壮大产业规模
在东河区沙尔沁镇小巴拉盖村,共产党员李建军带领30多家农户,与茂荣、明奇等16家农民专业合作、企业结成共同体,流转土地1500多亩,发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打破了过去单一种植模式,提高了农产品的收益。
“近几年,村民们辛辛苦苦种玉米,不但不挣钱,光一个合作社就赔了20、30万元,已经到了非改不行的时候了,可仅仅依靠一个合作社单打独斗身单力薄。现在,成立了内蒙古普发农牧业科技发展联合社,与青海等地签订了订单农业,种植高梁和洋葱,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这都是‘势力’大的力量。”沙尔沁镇党委书记田永光告诉记者。
东河区把党小组建在合作社上,找准定位,发挥党支部队伍培养、协调服务、技能培训、销售流通等职能,促进了村庄产业转型升级,也为其他村民增收致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小巴拉盖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军看来,抓合作社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生产。在合作社发展中,各种养殖合作社党小组深入实施了“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搭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平台,引领党员积极创业,带领群众致富。
“党小组+贫困户”推进精准扶贫
为充分发挥党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先锋引领作用,各村党支部采取“班子成员+贫困户”和“党员致富能人+贫困户”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带模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在合作社内组建了党小组,设立了党员活动阵地,将40多个贫困户吸纳入社,建立起帮带关系,由社内3名党员长年无偿为其进行技术指导和包销售,促进贫困户增收。
村民郭粮仓一家原本生活就非常困难,加上火灾、大棚倒塌等事故更是雪上加霜。村党支部及时伸出援手,为其转让了村集体3亩土地2年的经营权,帮助他的两个孩子完成了大学学业。
特困户陈金权一家几人均得了大病,村党支部及时组织两委、干部带头捐款,同时发动全村群众捐款,前后共募捐5万余元,帮助其渡过了难关。
同时,村党支部还制定了贫困户对口帮扶计划,让部分收入较高的党员主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通过观念引导,物质资助,使贫困户的生活水平逐步有了提高。
“党小组+志愿者”践行核心价值观
“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过程中,小巴拉盖村由村党支部出面,列出“十个全覆盖”具体工作任务,提出需调处化解的矛盾纠纷或隐患,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群众等志愿者根据自身特长、优势,主动认领任务,义务献工。这支志愿者队伍不仅向村民宣传“十个全覆盖”政策,调解“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中遇到的矛盾、问题,监督工程质量,还有及时打消了一些村民的疑虑。工作中,他们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良的传统道德风尚相结合,传播新思想,帮助邻里做好事、实事,形成了村风民风的正能量。期间,个别农户家厕坑、牲畜棚圈占了村街巷道、集体土地,老党员郭全仁、魏聪明等主动担当调解员的角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化解了矛盾,保障了“十个全覆盖”工程顺利推进。(杨恩杰)
《内蒙古日报》(2016年5月27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