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都仑区大力推进区级图书馆、文化馆“两馆”和街镇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建设,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
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每周五,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温六恩都会来到昆都仑区文化馆,为老人免费教授国画。温六恩感慨道:“新文化馆面积大了,功能也全了,我在这里传授绘画知识,希望给人们带去快乐。”他的学生宋文玲学到绘画知识后,也免费教授社区的孩子们,让绘画艺术延伸到社区。
马头琴、民族服饰秀、舞蹈、书法等,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离不开完备的基础设施。2014年,昆都仑区文化馆新馆投入使用,面积由原来的1600多平方米扩至3300多平方米,设有合唱音乐培训室、舞蹈排练室、书画室等十多个功能室,免费开放13项20多种活动,每周有500余人前来活动。同时,文化馆还经常组织文艺志愿者深入社区为群众提供菜单式的文化服务。
家门口的文化平台
昆都仑区还充分利用辖区场地资源,与驻区大单位实现资源共享,采取新建、改扩建、共建等形式,让文化站室覆盖全区15个街镇、96个社区(村),目前已建成98个文化站室,形成了以15分钟路程为半径的公共文化服务圈。
在东亚新华社区文化综合服务中心,68岁的付建飞老人天天都和同伴来这里活动。过去,社区没有文化场所,他们只能去公园、广场或马路边活动。如今,宽敞明亮的活动室、一应俱全的设施设备,让这些文艺爱好者们喜不自禁。付建飞说:“这里让老年人们老有所乐,特别幸福。”
此外,东亚新华社区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还设置电子阅览室、残疾人阳光工作室、图书阅览室、儿童活动室等功能室,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活动。
专业指导进社区
昆都仑区还引入社会组织办文化,社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该区友谊街道钢36社区,五六个年轻人自筹资金创办了一家“旭日阳光”社区文艺发展中心。爵士鼓、非洲鼓、电吉他等乐器应有尽有,这里成了两千多名喜欢唱歌、跳舞居民们的活动场所。社会组织举办的活动有效承担了政府转移出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逐步形成了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服务对象全覆盖式的新型文体服务模式。目前,该区已建成群众文体队伍910支,培育文体志愿者3000余人,他们全部活跃在区、街镇、社区的各类文化活动中,让文化惠民成为现实。(记者 张建芳 通讯员 宫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