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呼和浩特市市民李建华带领家人在太伟滑雪场滑雪过程中发生意外,李建华的左手小拇指因受伤严重而截肢。事发后,李建华及其家人质疑太伟滑雪场安全防护措施存在重大隐患。(12月12日《北方新报》)
文/李元
游客去滑雪场玩一次轮胎滑雪,就失掉一只手指头,这事听起来实在太吓人了。这样的意外,让人为之叹息的同时,也在提醒人们,如何才能让这样的意外不再发生呢?
游乐场所的经营活动,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安全,否则是不能继续下去的。就是有关部门不出面管理,也不会有人冒着肢体受伤的危险去玩。如果等出事以后才想着去研究怎样避免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事故,恐怕就迟了。
事故发生了,尽管是意外,当事人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也是正常和合理的。这也提醒游乐场所的经营者,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安全意外,老板都是第一责任人。你开游乐场,就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尊重游客的合法权利。当游客的安全都没有了保障,游乐场是不能开办下去的。
目前,首府及各盟市的游乐场所已经很多了。该怎样维护游乐场所正常的经营秩序,确保游客的安全,有关部门也该有一套严格的管理措施,哪怕定期检查一下,督促游乐场所的经营者重视安全,也能减少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应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
文/徐剑锋
太伟滑雪场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和危险源,既是对监管效力的检验,也是对如何升级监管的考验。
近几年来,“游乐惊魂”如恐怖片屡见不鲜,甚至是以鲜血为代价的。在这背后,并非都是不可抗拒的天灾,更暗藏着放任不管的人祸。游乐设施是游戏,但监管不可儿戏,经营者更不能有游戏心态。当务之急,必须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以制度化的日常检查唤起各方的责任心,既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也不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是要把公共责任前移并贯穿到游乐设施的采购、运行、管理的全过程。换言之,面上的运动式治理固然不可或缺,但点上的监管,起码不能靠“隔三差五来一回”。
一言以蔽之,回答好“谁来保障滑雪安全感”的命题,不仅仅是游乐设施好与坏的问题,也是公共责任实与虚的追问。于公共安全而言,法律兜底和制度安排才是最好的保护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