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勤务模式入手加强农村勤务基础性建设
一是推行农村派出所勤务运行模式。按照“2+1”的基本勤务模式建立农村派出所勤务运行基本框架,设置基础防控队、案查队、综合信息室,科学合理配置警力,并根据派出所警力实行专(兼)职运行工作模式。二是推行农村社区勤务运行模式。针对农村警力不足这一问题,在苏木镇、片区设立警务室,村社区设立警务工作站,按照所领导包片、民警包村、社会力量入户的方式全面覆盖所辖区域,并按“1+1+N”的标准配置片区民警、辅警、社会力量。
从社会化入手完善农村防控体系
今年以来,乌拉特前旗针对农村治安防范薄弱环节,不断探索打、防、管、控一体化建设新思路、新举措,创新“4+4”模式,着力构筑农村治安防控网,全面夯实农村治安防范根基。
一是开展市场化财产服务保险。以“四方合作”契约的形式,明确了投保农户、村委会、保险公司和公安机关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了市场化运作、责权利相结合的新的农村治安承包制,减少了治安管理成本,推动警务工作不断深化。二是扩充社会面监控联网。按照“政府引导、公安指导、专业服务”的模式,在苏木镇、嘎查村的主要路口和重要地段,全面启动了视频监控入嘎查村工程,实现了对农村地区重要道路、重要区域和治安复杂村庄的技防覆盖。三是增强社会化巡逻防控力量。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发掘社会资源,整合村组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等力量,组建群防群治队伍,形成“联勤—联动—联管”格局,延伸和扩大农村基础防范工作的覆盖面。四是开辟社会性防范宣传途径。实施“大喇叭”工程,借助“村村通”广播,将防范宣传由群众选择性接受转变为强制性灌输,在每日午间、饭点利用5~10分钟的时间,以最短的时间、最大的辐射面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宣传。
从建章立制入手促进防控体系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后勤保障机制。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受益群众多方承担防控资金来源。二是建立培训指导机制。由派出所负责对社会力量进行法律法规、突发事件处置、巡逻防范基本要求等专业培训。三是建立巡逻防控机制。明确每周治安巡逻不少于两次,重点敏感时期增加巡逻次数和时间。四是建立督导检查机制。镇综治办及派出所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工作,通报督查情况,并将督查情况作为年终综治工作考核依据。五是建立挂联承包机制。采取“领导包片、民警包村、社会力量入户”的方式分片挂联,挂联所领导每月不少于两次、民警每周不少于一次到挂联片区开展勤务工作。六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按相关规定,对及时上报重大涉稳案件信息及抓获现行违法犯罪人员者予以奖励。
从功能发挥入手拓展延伸勤务触角
一是防范精确有效。通过“周周巡逻、日日巡查”的常态化防控,基层治安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实现了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连续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上升“两降两升”目标。二是处置快速有序。通过“人防+技防”提高快速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突发案(事)件,派出所民警指令就近及其周边的巡逻队员设卡围堵,形成圈层封锁,提高了捕现效能。三是宣传全面到位。通过视频、广播播发综治、信访、防邪、禁毒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音频302集33000余场次,提高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四是关爱情真意切。将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需关注的重点群体及幼儿园、敬老院等重点单位,列为技防入户、“十户联防”帮扶关爱对象,为其免费安装技防产品、监控设备,并通过视频系统对需要重点关注对象的情况进行动态掌握,视情给予帮助和帮扶。(通讯员石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