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7年全国两会 > 评论解读 正文   
【大家谈】细数最高法工作报告里的改革红利
内蒙古新闻网  17-03-13 22:02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网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运用了AR增强现实技术、23个二维码、视频H5等等,让老百姓通过立体、有声、能动的报告,把每一项举措、每一组数字、每一份执着都直观形象地印在心里。

  ——中国网观点中国2017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五十四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运用了AR增强现实技术、23个二维码、视频H5等等,让老百姓通过立体、有声、能动的报告,把每一项举措、每一组数字、每一份执着都直观形象地印在心里。仔细盘点一下,真的感觉司法为民就在眼前,改革红利触手可得!

  让最高法院服务到“家门口”。按照党中央部署,在南京、郑州、重庆、西安新设4个巡回法庭并于去年底正式办公。完成巡回法庭总体布局,进一步实现最高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各地都有了“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

  让立案登记更简化更便捷。全国法院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95%,上海浦东法院还开发“二维码”自助立案系统,案件平均立案时间只有15分钟。福建泉州法院推行异地立案,当事人在全市任何一个法院或法庭都可以实地或通过网络完成立案手续,方便群众诉讼。

  让纠纷解决方式更多元更高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意见,建立2338个专门诉调对接中心,419个法院开通在线调解平台,为当事人拓宽了纠纷解决渠道。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出台繁简分流指导意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实现简案快结、繁案精审。推进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改革,对轻微刑事案件依法快立快审。全国基层法院适用民商事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案件717.9万件,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66.7%。

  让人民对判决更放心。实行法官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强化错案责任追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意见,落实罪刑法定、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等原则,充分发挥庭审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司法公开,健全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陪审员参审机制,通过网络进行随机抽选,推行大合议制等举措,更好地发挥陪审员作用。

  让智慧法院服务更到位。搭建司法大数据管理服务等平台,以信息化重塑审判执行流程,实现在线实时管理、实时统计,更好地服务法官办案、服务群众诉讼、服务司法决策,开通诉讼服务网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咨询、立案、调解、接访、法律援助等个性化服务。有的地方建立电子法院、网络法庭,实行网上立案、网上审理、网上送达,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让当事人感受执行更给力。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取得实质进展。各级法院2016年共受理执行案件614.9万件,执结507.9万件,同比分别上升31.6%和33.1%,执行到位金额1.5万亿元,同比上升54%。建立全国四级法院统一的执行办案网络平台,实现在线全程监控。推动形成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破解长期存在的“查人找物”难题。与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10多个部门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实现了执行模式的根本变革。大力推进网络司法拍卖,推进“信用中国”建设,依法惩治拒不执行裁判行为,形成打击“老赖”高压态势。

  最高法工作报告里的改革红利远远不只这些,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最高法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通往改革的道路虽然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也蕴藏了发展潜力和宝贵机遇。看到这份“含金量高”如此之高的报告,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作为和担当,相信“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改革的红利正在惠及你我!(宋清风)

[责任编辑 李卓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现场】“周末大舞台” 就看二人台
【现场】我为植物做“名片”
【定格】建好税务系统法制基地,点赞!
【定格】首府集中销毁假冒伪劣消防产品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5月1日起内蒙古取消所有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 三家央企联手打造“超级工程”——G7京新高速公路
• 《内蒙古日报》开通Twitter账号 让世界爱上内蒙古
• 奔跑吧,内蒙古!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答记者问
• 一张快递单泄露全家信息?如何避免“快递单诈骗”?
•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内蒙古有啥实招?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