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党委、政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围绕“三五五”,奏响“富民曲”,加大脱贫致富步伐,构建美丽和谐新农村。
建设三大基地。一是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紧紧抓住中草药种植适应性强、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在高地村建立中草药种植基地2万亩,让中药材鼓起村民的腰包。二是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在新开地村建立食用菌园区2000亩,使之成为群众增收的新渠道。三是建设牧草种植基地。依托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好政策,在红石砬村建设优质牧草种植基地2000亩,动员群众种草养畜,踏上养殖致富之路。
打造五支队伍。一是打造基层干部队伍。农村干部担负领导群众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在振兴乡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有一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严格依法办事,执行党的路线方针的村干部队伍。二是打造基层党员队伍。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旗帜招展,才有凝聚力、号召力,实现领导力。新开地乡451名党员已全部纳入智慧党建平台管理系统,乡村两级干部组织全体党员在线学习、领岗履职,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打造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新开地乡党委每年组织2—3次培训教育活动,促进积极分子快速成长。四是打造后备干部队伍。选拔优秀党员,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工作才干,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新开地乡从“选、育、管、用”四方面入手,全方位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村后备干部是现职村干部的一半以上。五是打造“乡土人才”队伍。农村乡土人才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人。新开地乡党委通过政策、技术、资金扶持和精神激励等方式,鼓励本土能人、优秀人才返乡带动创业,与贫困户对接帮扶,形成由“干部帮”变为“能人带”。
发展五大种植模式。一是“一条龙”模式。争取投资388.6万元,建立食用菌园区一个,先后建冷棚151栋,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菌棒生产、冷藏保鲜、烘干等“一条龙”服务。二是返乡创业模式。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动员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发展食用菌产业,在全乡掀起种植食用菌增收致富的新高潮。三是干部引领模式。为消除群众顾虑思想,动员村两委干部带头示范,发挥一人干带动一片的作用,让村民看到真金白银,把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下去。四是荒地开发模式。新开地乡有许多荒地,以前通过“五荒”拍卖全部流转,用来开发食用菌产业,不仅提高了荒山利用率,还增加了经济收入,深受群众欢迎。五是庭院利用模式。新开地乡地处高寒漫甸,部分居民院落较大,除种菜以外,无经济效益,种植食用菌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食用菌产业在全乡得到大面积推广。(记者 张启民 特约通讯员 刘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