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是城市的血脉,交通秩序优良,血脉才能畅通,城市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2019年,包头市交管工作以“科技支撑、改革驱动、宣传引领”为统领,着力深化“精准管理、精准服务、精准打击”工作体系,全力治乱疏堵,狠抓勤务优化,不断探索警务机制创新,继续深入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齐抓共管 综合治理成效凸显
“坚持多管齐下,始终把提升城市交通品质作为第一目标。”对于城市交通的发展,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支队长徐振鹏说:“必须站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审视交通拥堵问题,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分配道路资源,打造和谐畅通的交通环境。”
疏堵保畅是交管工作的生命线。目前,包头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76万余辆,驾驶人保有量达90万余人,数据显示,包头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连续3年同比下降4.23%、14.46%、3.49%,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交通秩序持续向好。这份成绩单的取得离不开交管工作的顶层设计,更离不开每一位交管人的共同努力。
“2019年,我们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平台作用,召开全市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署会,协助市政府出台了《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包头市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推动《包头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列入2018-2022年立法规划项目,稳步推进《包头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进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阶段,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包头市交管支队指挥中心主任康秉峰介绍,2019年,全市交管工作坚持隐患排查不放松,累计排查各类企业856家、道路里程8176公里、500米以上隧道2处,发现纠正问题6个,下达整改通知书32份。同时,形成农村牧区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合力,发展交通安全员和安全劝导员1320名,建成23处“警保合作劝导站”,推广启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手机APP,为精细化农村牧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勤务 交通秩序显著改善
“路上遇到突发事件或交通事故,交警接警速度快了,到场速度也快了。”对交警的“提档升级”,不少市民深有感触。
2019年,包头市交管支队不断优化“316”勤务机制,深入推进夜间社会面巡控,夜间勤务由单一巡控向隐患治理、违法整治等多维化转变,累计巡逻里程达40万公里,处置夜间交通违法5.7万起,夜间死亡人数(19时至24时,统计事故)下降19.05%。全面推行多级联控网上勤务,将百度、高德地图路况分析与视频监控巡查相结合,设置视频监控轮询预案,及时掌控道路交通态势,精准投放路面警力,晚高峰时长同比下降28.57%。不断深化“交巡一体化”改革,以智慧岗亭为依托、以屯警街面为抓手、以巡逻防范为手段、以快速反应为目标,打破警种壁垒,构建小岗亭大勤务格局,路面见警率提升16%,路面管事率提升25%,交通事故警情主动发现率提升53%,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24%,接处警时间平均缩短18%。
重拳出击 打击违法效果明显
2019年,全市交管工作继续坚持高压震慑,全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年常态化开展“猎鹰”“零点”等全市集中统一行动59次,区域性集中整治行动1871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01万余起,其中无证驾驶5612起、饮酒驾驶2922起、醉酒驾驶1405起、超速行驶25万余起,做到每日有行动、每日有成效。
“全市重点交通违法整治数量占现场执法总量比值大幅提升,无证驾驶查处量同比上升32%,假(套)牌治理量同比上升69%、报废车辆治理量同比上升123%,不系安全带和超员查处量分别达到2018年同期水平的3.2倍和52倍,整治效果显著。”康秉峰介绍。
简政放权 “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
2019年,全市交管工作通过拓宽服务渠道、规范服务行为、精简前置材料、缩减办事环节、引进高新科技、再造业务流程、压缩承诺期限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全年累计下放39项业务办理权限,72项公安交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实现率均达100%,‘就近办’实现率达86%。”康秉峰介绍,2019年我市公安交管“放管服”30项措施全部落地见效,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企业60项措施中涉及交管的6项措施全面推行。大量交管业务可以通过“互联网+交管”平台掌上办理,“包头交警”手机APP累计处理违法23万余笔,办理机动车业务、驾驶人业务4万余笔;“包头交警”微信公众号累计处理违法31万余笔,办理各类业务30万余笔,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记者 张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