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村村有收入 集体有“活钱”——开鲁县麦新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内蒙古新闻网  20-03-25 00:21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开鲁县麦新镇是人民音乐家、革命烈士、《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曾经工作和战斗的地方。勤劳肯干的麦新人家家户户都在为增收致富努力,但村集体经济发展却一度止步不前。

  “2019年,我们创办了内蒙古麦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嘎查村党支部创办了7个子公司,一年下来,各子公司平均收益超过5万元。”麦新镇党委书记李玉伏介绍,2019年,麦新镇在全县率先创立镇办公司,实现了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大突破,迈开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坚实步伐。

  开发资源,做优特色农产品,让集体经济壮起来。2019年,水泉村发挥盐碱地优势,发展稻田立体养殖,建设有机稻米种植基地1000亩,并注册“福宇香谷”品牌,销售到北京、山西等地,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5万元。林发村利用沙质土壤有利于果树生长这一优势条件,发展林果经济,并依托红色旅游路线,建设了5.4公里旅游专道和12000米果园甬道,带动周边村屯发展林果采摘业,年增加集体收入2——3万元。

  立足当地实际,2019年麦新镇农村集体经济各显神通:

  ——发挥区位优势,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兰家堡村利用扶贫资金9万元入股到麦新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一年分红9000元,助力增加村集体收入。

  ——挖掘红色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型集体经济。双合兴村将村部一间闲置房租赁给麦新镇红旅公司,村集体每年收益3万元。

  ——顺应发展趋势,发展“服务创收”型集体经济。富通镇村成立开鲁县红旺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公司承接土地流转托管业务,2019年流转土地6400亩,收益近20万元;2020年托管土地4500亩,预计收益13.5万元。

  在总结前期经验基础上,今年,麦新镇逐村调研,广泛听取村“两委”、党员及老干部意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细化发展集体经济方案,拓宽增收渠道,让16个行政村的“家底”都厚起来。

  全发村计划建立10亩党员责任田种植红干椒,以划分党员责任区、实行分区负责制的方式,让党员志愿者从种到收“一条龙”负责到底,所得收益归村集体所有,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1万元;保胜村计划将25亩果品经济林打造为党员活动基地,采取“果树+红干椒”种植模式,村两委委员和党员分段参与管理,红干椒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果树进入盛果期后收入更为可观;农场村计划利用闲置土地,在304省道北侧新建40个摊位,租赁给商户,通过使用权有偿转让和租赁等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北胜村计划发包520亩果园,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义和沙拉村利用得天独厚的河水灌溉优势,发展水稻种植500亩,村集体年增收2万元;好力歹村计划拿出土地发包收入30万元,入股到麦新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每年分红3万元,以此实现村集体资金保值、增值;敖包嘎查计划入股开鲁县东风养牛基地;麦新村计划利用麦新旧居纪念馆、麦新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旅游与休闲观光一体化发展,村集体年可增加收入2—3万元;十三排村承接麦新镇红旅公司话剧演出业务,不仅讲好麦新故事、传播麦新精神,还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苏家堡村实行土地托管5000亩,采取“村办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使三方受益,农户每亩分红650元且优先到公司务工,村办公司每亩收益40元,预计公司年收入可实现20万元;林富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施土地托管,村集体预计可收益3万元。

  “目前,我们16个行政村,村村都有了集体增收项目。”李玉伏说,到年底,各村集体收入将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有望达到20万元以上的有3个、50万元以上的1个。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