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5全国两会 > 分析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人民网评:敢啃硬骨头,做司法改革的“燃灯者”
内蒙古新闻网  15-03-13 17:08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2015两会系列评论之二十一

  “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3月12日,2853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人民大会堂,见证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对正义的允诺。在全面依法治国之年,这份报告受到了更多关注,也承载着更高期待。

  法治,既是治国之重器,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刻度。在这份超过万言的报告里,就铭刻着一个国家走向良法善治的印记。去年,呼格吉勒与念斌是两个象征性人物,刘汉、刘维的审判则是标志性事件,前者进入报告,并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的司法教训;后者受到聆听,因为它标志着司法公开的发展与成熟。

  纵观整个报告,司法改革取得的成绩最引人注目,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的决心最激荡人心。审判公开逐渐成为惯例,各级法院通过视频直播庭审8万次;巡回法庭破冰试水,在深圳、沈阳分别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重点项目改革稳步推进,无论是人财物省级统管的改革试点,还是对高级法院统计考核排名的果断取缔,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司法的相对独立性……正是在改革的扎实推进中,司法离公正越来越近,正义与群众越来越亲。

  我们常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就会引领社会公正;司法不公,就会对社会公正造成致命破坏。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人民群众感受法治,不是通过凌空蹈虚的道德说教,也不是通过完美无缺的法律文本,而是根据每一个在身边发生的具体审判。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灵,为法治中国培养文化认同,就必须实现公正司法,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

  改革未有穷期,正义还在路上。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能不能在今年初显改革成效,堵住权力任意伸向司法的手?巡回法庭已经破冰,能不能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在一个权力容易滥用、社会矛盾多发、行为常常失范的转型社会,要用法治筑起牢固的堤坝,让洪水猛兽偃旗息鼓,让公平正义降临人间,深入推进司法改革,是必由之路,再难也要干,再险也要推。

  “司法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我们要敢于打破各种利益藩篱,勇于向自身开刀,动自己的‘奶酪’,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这样的承诺如何兑现?我们拭目以待!李克济 

[责任编辑 张睿 ]

镜头里的女代表委...
赏花灯
敬老红包
乔迁
舞起来扭起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两会剪影】商国是有我
晒晒节水妙招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