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活动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巴彦淖尔大地。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发展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在发展思路上有新共识
巴彦淖尔市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强市”主题,科学确定活动载体,以各级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为重点,深入学习调研、提高思想认识,深刻分析检查、理清发展思路,抓好整改落实、突出实践特色,使学习实践活动有序、有力、有效开展推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全市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13597期,多次邀请中央、自治区党校教授和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市党政班子领导围绕19个重大课题多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干部作风、民生问题等19个方面的内容,开展万人问卷大调查活动。通过分析检查,全市查找出各类突出问题7379个,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2023个,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733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3174个,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问题316个。同时,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市、旗县区、镇(街道)三级负责,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三问”平台,搭建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相互交流、良好沟通的桥梁,形成汇集民智、倾听民意、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全市共废止制度789项,修改制度2995项,新建制度2285项。
在发展经济上有新作为
巴彦淖尔市制定出台了《加大对工业企业扶持力度保障工业经济稳定运行七条措施》、《做好劳动保障应对经济形势的二十条措施》等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22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5.8亿元,增长11%;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停限产企业基本恢复正常生产,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44.1亿元,增长30%,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44.4%提高到46.8%。
认真落实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亿元,增长70%。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临河新区形成规模,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新亮美”工程卓有成效,城市形象明显改观。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乌拉特草原、乌兰布和沙漠、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实现双降,发展条件和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果,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甘其毛都口岸实现双边常年开放,过货量达331万吨。农牧业生产再获丰收,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扎实推进,成为全国第二大番茄生产基地、全区最大的肉羊规模化养殖基地。
在惠民利民上有新成果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结合实际出台了《解决城镇国有、集体、劳服企业等用人单位未参保人员养老保险遗留问题的实施办法》、《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举措,落实10件实事。
去年,全市财政直接用于民生投入28.6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27%。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达到1349元,列全区第三位;出台优惠政策解决失地农民、劳服企业职工、困难职工社保问题,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增加到17.5万人,1.7万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实施68处安全饮水工程,让19万人喝上了放心水;争取1.6亿元扶贫开发项目,解决了3.2万贫困农牧民的增收问题;筹资2600万元,资助了1.3万名贫困学生;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70.3万平方米,1万多户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实施各种民生措施,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893元,增长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66元,增长22.2%。
记者韩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