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一路疾驰,看着柏油路两边无垠的绿色,我们也渐渐沉醉在迷人的乡间景色中。不多时,车停在一排排整齐列队的蔬菜大棚前,这就是我们采访的目的——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
据悉,近年来曙光村兴水利肥土地,农民搞起了蔬菜大棚,家家发家致富,过上了殷实的日子。这个村的大棚蔬菜供应着整个首府市区60%的居民,已经发展成初具规模的蔬菜供应基地。
“走,看看我家的大棚去!”村民索喜柱热情邀请着。走进大棚,一股浓郁的芹菜香味沁人心脾。索喜柱利用种植葡萄的土地间隙培育芹菜苗,苗齐后马上移植出去,这样节省种植空间和时间,又充分利用土地。
“我家现在年收入六七万,大棚蔬菜就占到80%多。在搞大棚之前,索喜柱是养牛户。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他,成为村里最早探索种大棚的10户农民之一。索喜柱告诉记者,他和村民们有今天的一切,多亏了好干部和好政策的支持。村里经常组织赛罕区蔬菜局的农牧专家来给村民上课,还组织村民到上海、山东、辽宁等地学习大棚技术。
在呼市东瓦窑批发市场,“曙光菜”很有名气。“我们已经注册成立了金晨蔬菜种植经营合作社,准备把曙光菜打造成一流的有机蔬菜品牌,统一种植,统一售卖,最后按股份分红,”村主任张开应满怀希望地憧憬着。(记者霍晓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