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探访“曙光菜”
 

  车一路疾驰,看着柏油路两边无垠的绿色,我们也渐渐沉醉在迷人的乡间景色中。不多时,车停在一排排整齐列队的蔬菜大棚前,这就是我们采访的目的——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

  据悉,近年来曙光村兴水利肥土地,农民搞起了蔬菜大棚,家家发家致富,过上了殷实的日子。这个村的大棚蔬菜供应着整个首府市区60%的居民,已经发展成初具规模的蔬菜供应基地。

  “走,看看我家的大棚去!”村民索喜柱热情邀请着。走进大棚,一股浓郁的芹菜香味沁人心脾。索喜柱利用种植葡萄的土地间隙培育芹菜苗,苗齐后马上移植出去,这样节省种植空间和时间,又充分利用土地。

  “我家现在年收入六七万,大棚蔬菜就占到80%多。在搞大棚之前,索喜柱是养牛户。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他,成为村里最早探索种大棚的10户农民之一。索喜柱告诉记者,他和村民们有今天的一切,多亏了好干部和好政策的支持。村里经常组织赛罕区蔬菜局的农牧专家来给村民上课,还组织村民到上海、山东、辽宁等地学习大棚技术。

  在呼市东瓦窑批发市场,“曙光菜”很有名气。“我们已经注册成立了金晨蔬菜种植经营合作社,准备把曙光菜打造成一流的有机蔬菜品牌,统一种植,统一售卖,最后按股份分红,”村主任张开应满怀希望地憧憬着。(记者霍晓庆)

 

[责任编辑 魏佩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