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个人资料
咨询
现场人潮涌动
招聘会吸引了许多年轻人
每年的九月、十月都被求职者称为“金九银十”,这段时间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意向比较集中,加上社会人员跳槽、用工单位集中招聘,便成了人才招聘的高峰季节。9月24日,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秋季大型人才交流会在内蒙古展览馆举行,现场涌动的人潮恰恰印证了这一点。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同样是毕业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的同学还未毕业就已经被上门单位高薪签下,有的同学毕业一年依旧没有着落,在家啃老。近几年,随着就业压力一波一波逼近,毕业生就业市场也呈现冰火两重天,一冷一热中,记者了解和感受到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变化。
大学生注重长远发展
在本次招聘会上,记者通过和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聊天了解到,面对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多数大学生都能够抱着一颗平常心面对,好高骛远的现象明显减少,进而更注重的是长远发展。“先进去再说”、“先到普通岗位学些东西再说”等声音被逐渐放大。
“现在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观念已经有所转变,越来越理性化。对于新招进来的大学毕业生,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培养计划,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让他们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从中评估他们未来职场发展的空间。”9月24日,内蒙古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李红对记者说。内蒙古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张荣的观点与李红异曲同工,他在考察企业用人情况后认为,现在企业更需要的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蓝领”,一线员工的素质提高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步履就会加快。张荣说:“在一线岗位上引智,这是企业主考虑较多的问题。所以,高调就业已不合时宜,先就业,先做好最基础的工作,这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序曲。”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许多大学生能更理智地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在务实中循序渐进地实现自我价值。“先就业是最重要的,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毕业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张龙飞告诉记者,因为入学前就知道这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所以,进入大学后,除了努力学习外,他每年暑假都会找个临时的工作,不仅检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258家单位提供8326个岗位
9月24日8时40分,当记者步入内蒙古展览馆时,布局合理的各个招聘区域已经快被挤爆了。本次招聘会共设展位258个,258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8326个。
记者了解到,本次参会单位中有九成以上是我区企事业单位,此外北京、上海、天津、宁夏、浙江、深圳等省区市的企业也前来参会。从层次上看,参会的大型企业有31家,占12%,包括伊利集团、维多利集团、创维电子等;中小企业227家,占88%。截至目前,从参会单位提交的招聘信息看,营销业岗位1748个排在第一位,占20.9%;劳务服务类1095个排在第二位,占13.1%;化工类770个排在第三位,占9.2%。从岗位所需专业上看,以工科较多,占60%以上。从产业上看,80%以上的岗位集中在服务业,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量最大。据自治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冯东海介绍,本次大会提供岗位平均薪酬为2500元/月,平均最低薪酬为900元/月,平均试用期2个月,初次签订合同平均年限1年以上。258个用人单位中提供养老保险的有198个,医疗保险195个,失业保险187个,工伤保险191个,生育保险186个;提供住房公积金的60个。
记者注意到,尽管营销类岗位需求量排在第一,但绝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跑营销。不少初涉职场的新人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压力小”、“不用在外面跑”的文员类岗位,使需要在外打拼的营销类岗位遇冷。
培训模式与时俱进
就业需求所发生的转变,再次验证了企业选择人才及大学生择业都具有重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鄂尔多斯一家房地产公司招聘经理孙晓东对记者说:“大学毕业生的培养,现在我们已经参与到企业的培训计划中,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模式。然而,对于人才的引进,企业最怕的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刚把大学毕业生培养出来,他们就跳槽了!不管是从人才流失,还是培养经费上来说,对于企业都是一大损失。”孙晓东告诉记者,就在上个月,该公司分别从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举办的两场人才交流会上招聘了13位大学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后就对他们进行了培训。现在留下的大学毕业生有11名。“跟踪、培训、考试、平台反馈,我们将大学毕业生直接放在一线岗位上接受考验,并对他们的工作反馈进行分析。依据个人不同特点再安排岗位。”孙晓东说,“我们给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让有能力者居之。当然,如果仅有能力而没有敬业精神,我们也不会录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求职者制订培训计划的企业不在少数,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员储备,为大学生就业铺就越来越广阔的发展舞台。
网络求职渐成趋势
如今是信息时代,90后求职大军走进职场,他们对于网络的熟悉和依赖,使得网络求职成为现今最常用的求职渠道。
今年7月,22岁的于佳走出校园正式踏入社会,成为求职大军的一员。“为了获得更好更多的求职信息,我通过网络搜索,寻找了一些最基本的行业信息和相关企业的最新情况,锁定了几家目标公司,并且将这些企业的官方网站收藏起来,时刻关注首页的相关招聘信息。我还通过求职网站搜索一些与自己的求职目标相符合的职位,并通过初步的筛选,投递出简历。同时,我在微博上专门注册了一个账号,关注一些求职微博,发现最佳、最新的求职机会。有时候,还会光顾一些白领论坛、人力资源论坛的求职版面,寻找是否有职位适合自己。通过这些最普通的网络求职手段,我已经投出5份简历,并且得到其中3家公司的回复。不过,我也愿意到现实的招聘会上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此次交流会上,应届毕业生于佳对记者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年龄在20~25岁的求职者,他们中有6人已经在网上投递了简历。在纸媒、人才交流会和职业介绍所之外,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招聘求职渠道之一。求职者赵海军分析说:“中国每年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造就了网络求职的主要人群,也推动了网络求职人群的不断扩大。但是值得提醒的是,网上求职日趋普遍,找一个好人才,找一份好工作都很不容易,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都需要更好地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善用信息技术工具,凸显自己的特长,受到更多的关注。”
人才难觅企业叫苦
采访中,招聘企业普遍反映:今年已将薪水提高,但还是“良才难觅”。
当日15时许,记者再次来到招聘会现场,发现有些企业已经准备收摊离场。“合适的人才太少了。”内蒙古鼎讯人才派遣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王女士表示,该公司定期参加人才大会,但是投简历的人很多,合适的人才越来越少了。“与其他公司相比,我们的‘战绩’算不错的了。”她还告诉记者,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人才需求剧增,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随后,记者采访了另外几家企业了解到,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薪酬待遇均有10%~20%的涨幅。从事文化传媒的小杨是刚刚工作3个月的“职场新鲜人”:“2月份找工作的时候,招聘方开出的工资还没这么高。”在现场逛了一圈后,小杨开始寻思是否要跳槽了。
“我们岗位的薪水普遍有所提高,但还是很难招到人,特别是专业度高、能力强的员工。”看着眼前的简历,内蒙古原创传媒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赵女士感叹道。
海投海选让人头疼
马腾是2011年我区近10万高校毕业生中的一员,回忆过去一年的求职历程,从最初的跃跃欲试、雄心勃勃到屡次碰壁后的痛定思痛,再到如今的海投简历,他感慨颇多。大四时的课业并不轻松,除了规定的课程外,还要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但对他来说,无论学业有多重,大学最后一年的核心任务,还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大四这一年里,马腾一共向12家企业递交了简历。“由于求职者远多于招聘岗位,把简历递到招聘人员手里,让他们对自己有个深刻的印象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想在招聘会上得到企业面试机会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现在很多求职者都选择海投简历这种方式,‘大面积撒网、重点捕捞’是我们对自己海投心理的归纳。”马腾说。
海投简历导致的结果是企业招聘工作人员简历收到手软,筛选简历让一些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感到头疼。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较受青睐的知名企业,一场招聘会后一般都能收到成百上千份简历,为了防止人才流失,负责招聘的人员会在招聘结束后的一个工作日内高速筛选。这样,平均1份简历只能花1分钟看,甚至有时只有数十秒的时间,优质人才淹没在简历的海洋中也成为常态。“几乎所有企业都采用定量硬指标作为门槛,因为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放弃对求职者进行全面定性的评估。”
“海投”造成“海选”,“海选”恶化了人才的评判标准和环境,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就出现了求职者抱怨企业没有看到自己真实的能力,而企业却无奈找不到适合人才的矛盾局面。采访中,不少企业反映,技术型职位招聘完成率比较高,因为这些岗位主要看重学生的专业知识,但是管理、市场营销等职位往往招不到足够优秀的毕业生,完成率相对较低。(文/记者 丁利冬 高 佳 摄影/记者 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