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农民张学民这两天刚刚把自家种植的11亩马铃薯收获完毕,因为今年雨水相对好些,张学民家的马铃薯每亩比去年增产了上百斤,总产量达17万斤。要是按照去年的价格,他能挣十几万元,但今年马铃薯的行情不好,愁坏了张学民一家人。“每亩地仅化肥、柴油、雇人等成本就有400多元,如果马铃薯每斤卖到4角钱还凑乎,要不就亏了。”看着收获的马铃薯张学民一筹莫展地说。其实,张学民遭遇的马铃薯增产不增收问题是今年呼和浩特市薯农普遍遭遇的难题。
据了解,马铃薯是呼和浩特市第二大主产作物,据农情调查,今年呼和浩特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43.7万亩,商品薯产量预计可以达到120万吨,同比去年增产10%。作为呼和浩特市马铃薯的主产区,武川县由于去年秋冬时期降水充足,今年春播期间一、二类墒占到80%以上,加之良种补贴、高产创建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扶持力度的逐年加大,武川马铃薯品牌效应大,市场行情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全县播种面积达到75万亩以上,马铃薯产量取得了近10年来少有的丰收,平均单产达750公斤/亩,鲜薯总产量将突破56万吨,商品率达到70%。全县已收获马铃薯面积占总面积的30%。目前全县窖储能力为17.5万吨,占商品薯总产量的44.6%,其余部分将在年底前销往全国各地,预计10月上旬可全部收获完毕,不会发生冻在地里的现象。
目前武川县马铃薯主要有三条销售途径,40%左右的马铃薯用于鲜薯销售,30%多用储窖储存起来,还有不足30%用于深加工,由于深加工收购价格普遍偏低,影响了农民的收入。针对今年出现的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呼和浩特市相关部门正通过引导农民建储窖、加强市场监测、信息引导等措施来帮助农民解决土豆滞销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农产品种植行情具有很强的周期效应,如何规避这个周期效应,怎样引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也是相关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市正通过大力加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等措施,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水平,建立规避价格波动的长效机制。市农牧业局农业科科长王强介绍,依照武川马铃薯响亮的品牌,农业部门的构想是下一步把马铃薯往种薯产业这一块引导和发展,这几年来呼和浩特市不断加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旨在通过逐步加大投入,逐步引导和推广,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基地之一。照这样发展下去,呼和浩特市的马铃薯一级以上种薯达到100%,马铃薯商品价值相应就高了,经济效益肯定就好了,同时销路问题也解决了。(记者王科岩实习生李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