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秋收大忙季节,科尔沁区西花灯嘎查的种粮大户冯桂文家种了200多亩玉米,却收获得很轻松。原来,她家这两年补贴购买了2台玉米收获机。她在小山似的玉米堆旁,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这200亩玉米都是高产品种,至少纯收入15万元。2台收获机一秋天能净赚15万元。这样今年她家至少能纯收入30万元!今年科尔沁区完成总播种面积22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4万亩,预计粮食产量达到24亿斤。今年的秋收作业500多台玉米收获机成为主角。预计今年机收玉米面积突破60万亩,机收率40%以上,有效解放了农村劳动力,高效农业优势得以凸显。
年初以来,科尔沁区突出重点,统筹推进,高效农业发展步伐全面加快。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思路,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努力增加粮食产量。争取项目资金40万元,加强土肥站建设,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50万亩,引导农民科学施肥,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收入。玉米螟综防综治达到150万亩;大力推广玉米良种和增产技术,完成玉米吨粮田建设任务40万亩。
“这小香菇就像是‘黄金伞’,设施农业给我们带来了好日子!”10月13日,在科尔沁区育新镇育新村的设施农业小区,56岁的李增文在温室大棚里边采收香菇边告诉我们。今年他在自己经营的7座棚里栽植了10万棒食用菌,仅此一项纯收入超过20万元。他经营大棚7年,在政府扶持下,从一个棚发展到7个,最多时雇工20来人,一年雇工开支就得4、5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许多亲戚都加入了种植队伍,一共经营着30个棚,每户都有可观的收入。
金秋时节,在科尔沁区木里图镇“大成食用菌产业孵化基地”,村民王丽萍承包的工厂化生产厂房里,一柱柱成熟的杏鲍菇新鲜白嫩,工人们正忙着采收。这个食用菌产业孵化基地建有40座小型工厂化杏鲍菇生产厂房,在60平方米的食用菌生产车间内,配备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一年四季都能出产杏鲍菇,结束了科尔沁区以往因夏季温度太高、冬季温度太低都不能出产蘑菇的历史,年可出菇10到12次。这些厂房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承包给个人,公司与各承包户签订合同,保守计算,每个厂房每年能为承包户带来5万元的纯收入。科尔沁区抓住今年7月份承办全国第十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的有利时机,推动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栽植规模可达2400万棒。
科尔沁区将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已连续推进五个年头。在该区许多村镇都能看到“万亩蔬菜千亩棚”的壮观景象。2011年,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支持、典型示范、理性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集中优势资金重点打造成上规模、上档次的精品小区。以农民自筹和贷款支持相结合,协调区信用联社发放设施农业专项贷款1亿元以上。继续执行温室每亩2000元、大棚每亩1000元的补贴标准,千亩以上集中连片小区,区政府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全年预计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万亩,总面积超过10万亩。综合计算,年可增加纯收入2亿元,人均增收500元。
“我的葡萄园已经60多亩了!今年又新栽了30多亩,政府每亩补助200元。今年挂果的30亩能纯收入10多万元!”在他家保鲜库里,莫力庙羊场二分场51岁的魏永恒一边搬运葡萄一边介绍着,脸上细细的汗珠中透着自豪,“在政府扶持下,不少种植户都建起了保鲜库。我有一座保鲜库,能储葡萄13万斤,每斤少说也能纯增收入0.5元钱。这就是我的小金库啊!”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普通农民像魏永恒一样靠种植葡萄走上了致富路。他所在的二分场已经形成了春观花、夏赏景、秋收获的庄园式庭院经济。科尔沁区把沙地葡萄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特色支撑产业来抓,坚持加大补贴力度,对于新栽植的沙地葡萄,每亩补贴200元,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小区采取一事一议的奖励办法。同时强化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优化栽植品种结构,全年新增以沙地葡萄为主的经济林2万亩,总面积达到10万亩,挂果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达7000万斤,盛果期葡萄亩效益平均达到4000元,农户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以上,可实现人均增收150元以上,成为农民致富的“朝阳产业”。
同时,科尔沁区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加大对规模化养殖业的投入。2011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将达到198万头(只),新增规模化养殖小区30个,肉类、奶类、禽蛋和绒毛产量分别达到14.5万吨、11万吨、2万吨和680吨。畜牧业增加值预计将达到18.5亿元以上,较去年增长0.5亿元,可实现人均增收100元以上。(特约记者邵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