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包头讯 在马铃薯出现滞销的情况下,达茂旗部分薯农却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马铃薯品种、发展订单农业等手段规避了市场风险,实现增收。
在石宝镇,内蒙古三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3千亩基地的马铃薯却一颗不卖。“市场价钱太低,按照我们的成本测算,现在的价钱卖给商贩不如进淀粉厂。”组织人员起收马铃薯的生产部长黄义说。
据了解,内蒙古三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05年承包土地3千亩,开始实施规模化种植。黄义说:“今年雨水丰润,早在夏天,公司就预测到马铃薯会大丰收,今年的马铃薯价格可能不会高。公司当即决定投资160多万兴建了淀粉厂,并享受到达茂旗政府在协调贷款、电费补贴、加工费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目前,公司基地的1千多万斤马铃薯已经走进淀粉加工厂,剩余的2百万斤马铃薯将在两天内进厂加工。
据了解,7斤马铃薯能产1斤淀粉,按照每斤马铃薯0.35元来算,7斤马铃薯是2.45元,目前,淀粉厂出品的淀粉出厂价每斤2.8元左右。而且,与马铃薯相比,淀粉还有存放期长的优势。副厂长温泉说,早在8月份,他们已经联系市场,签署订单,所以目前淀粉的销路不错。他们预测,淀粉的价格还会上扬。
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三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不仅发展了产业,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供需产业链条,深加工不仅让马铃薯升值,也无形中帮助马铃薯基地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而百灵庙镇的宋利红今年种了40亩马铃薯,在10月2日就已经全部买完,而且收入7万多元。与其他薯农不同的是,宋利红种的是种薯。宋利红去年种商品薯挣了钱,今年转换思路,试种种薯,并与一家企业签了订单。他的种薯亩产达到6000多斤,订购企业按照每斤0.85元的价格全部收走。
达茂旗副旗长梁润栓分析,达茂旗气候、土质、规模等各方面比较符合种薯种植要求,达茂旗明年将加大种薯种植的面积。
达茂旗九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达茂旗从广东引进的种薯繁育基地,三年前入驻,今年种薯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亩,产量约为28万斤左右。在散户薯农还忙着起收马铃薯的时候,九华公司的种薯早在
10月3日已经卖完。 “我们的种薯是边起收、边按照订单发货,销售的情况都在掌握之中。”公司销售经理娜日莎介绍,今年马铃薯市场波动对他们没有多少影响,因为他们的种植面积都是早在年初就按照订单预算好的。
据了解,九华公司与广东、广西的的多年合作,形成了完善的订单模式,明年还筹划拓展山东的市场,扩大5000亩种植面积。(内蒙古日报记者吕学先 通讯员王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