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贸易已成任务贸易
传统贸易统计方式造成组装国贸易额高估,不能反映产品在不同国家、不同生产环节的增值情况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制造”已经转变为“世界制造”,传统意义上的“货物贸易”已变成“任务贸易”。但当前的贸易统计方式却仍建立在传统货物贸易形态基础上,没有考虑新变化,不能准确反映全球生产链的全部过程和在不同国家不同生产环节增值的实际情况,无法全面体现贸易对就业和收入方面的作用,给各国政府制定贸易政策提供了不准确的信息。
首先,它无法准确反映生产链的全部过程,原产地被误读。“在生产链高度细分的今天,一个产品的组件可能在多个国家生产,在某一国组装,之后又销往另一国家。现行的原产地规则无法准确描述整个生产过程,只能将原产地定为组装并出口最终产品的国家,导致原产地被误读。”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说。
以成都富士康生产的iPad为例,核心部件在其他国家生产,产品最终在中国组装,最后销往全球市场。按现有统计方法,其原产地只能定为中国,而中国只不过是最后组装地点,所获得的增加值微乎其微。
其次,它不能反映其他国家对产品生产的贡献,产品出口方贸易额被高估。由于生产全球分散化,产品很难在一国独立完成,来自不同国家的组件需要多次跨越关境,导致贸易额重复计算,最终产品的贸易额被简单地归于最后组装地,造成组装国贸易额高估,其他国家对生产的贡献被忽视。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2010年出口额为15779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为7403亿美元,加工贸易比重始终保持在50%左右。外资企业的出口占当年出口的55%。虽然这些价值并非全部在中国生产和增值,但是统计上却算成是中国的贸易额,导致出现“统计在中国、利润在外国”的偏差。
再者,它没有真实反映国际贸易的现状,贸易数字被曲解。按照传统统计方法,中国目前存在着巨额的贸易顺差,但这并没有真实反映国际贸易的现状,却被某些国家的政客刻意大做文章,成为要求中国改革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