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我国发展中的问题需要保持合理的速度,但不必过于在意速度的放慢,而应更看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由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往往要靠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我国会长期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即使适龄劳动人口增长正在放慢甚至到2015年后将会停止,在一定时期内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每年也将有800万—900万的庞大规模,因此需要保持适度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来创造就业岗位。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客观条件下,必须保持合理适度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再要长期保持9%—10%的经济增长速度势必越来越难。这是我们应当正视的客观现实。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不必过于在意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而应更注意投资效率和企业利润率是否提高,投资与消费两大内需的比例是否合理,产业结构是否得到优化,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是否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是否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是否得到抑制,单位GDP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是否降低等。也就是说,只要增长质量、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人民得到更多实惠,更加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即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我国经济发展也是成功的。“十一五”期间,我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4个百分点,初次分配状况有一定改善;201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幅高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6年的3.28∶1缩小为3.23∶1。尽管收入分配状况改善的幅度还不大,但这种改善趋势是值得肯定的,应当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巩固和扩大。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加快改革和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首先,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下行风险有所加大。美国和欧盟经济复苏乏力,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始终是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个重大变数,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展演化,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
其次,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是国内外货币流动性偏多、成本上升和国外输入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使我们管住自己的货币流动性,但成本上升和国外输入性因素导致的中长期通胀压力仍然不可忽视。同时,对于过高房价以及房地产市场泡沫也需完善长效应对机制。
第三,国内油荒、电荒凸显推进相关改革的紧迫性。今年4月,在还不到用电高峰的时候,很多地区就陆续出现了油荒、电荒,现在南方多省电荒仍然不断出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资源价格、能源供给体系等关键性改革不到位,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合理。这突出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矛盾、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然严重,也凸显了推进相关改革的紧迫性。
第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环境趋紧。小型微型企业目前最大的难题是成本上升,加上融资难再次浮现,它们的生存发展更加困难。
第五,结构调整时不我待。经济增速放缓一般是调结构的最佳时机,同时我们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加快结构调整的压力和动力进一步加大。
第六,地方财政金融风险开始显露。最近,社会各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债务风险心生疑虑,中央正在加以规范和清理。我国财政整体状况健康,有能力处理好地方债务问题,关键在于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良性循环机制。
此外,有些境外上市公司质量需要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也需要按照主动、渐进、可控的原则进一步合理化。有效解决这些国内经济问题并应对外部挑战,既需要加大相关工作力度,更需要加快改革步伐,创造更适宜的制度条件,增强经济肌体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