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文化铸造核心发展竞争力
在中国,网络的发展是少数与国际一流水平同步的产业。网络之所以如此特殊,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价值,一种文化。由网络催生的生态文化不仅是一种时尚潮流,更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已经从基础上重构了传统商业、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的运行方式。正如在中国,腾讯QQ之所以能战胜微软MSN、百度之所以能战胜谷歌、淘宝之所以能战胜卓越等这些国外互联网巨头,从根本上说,这正是本土文化的一种成功体现。因此,文化才是推动网络发展的核心灵魂,才是“无线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据2011年初国家工信部公布的《2010年全国电信业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达8.59亿户,手机网民达到3.0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66.2%。同时,中国社科院今年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中指出,手机媒体正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各种移动应用已成为掌上热点。这预示着手机已经从最初的语音通信工具向综合型媒体发展,并逐渐以其特有的便携性、互动性、私密性、跨界性和增值性等“新媒体”特征,改变着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模式。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以“无线城市”为核心的城市新一轮的网络信息建设模式,更会对移动用户的生活方式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人们将习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态,实现移动互联网与城市生活的深度相融。
说到“文化”,这是一个十分宽泛和具有包容性的名词,网络文化、社区文化、博客文化、甚至芙蓉文化……当文化遇上手机,手机文化就诞生了。比如以通话、短信、彩信、飞信、视频通话为代表的沟通文化;以手机美容、时尚手机报等为代表的时尚文化;以手机游戏、手机视频及无线音乐为代表的娱乐文化;以手机证券、手机报、12580为代表的资讯文化;以手机阅读、手机动漫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以行业解决方案为代表的商务文化等等。所以,内蒙古地区“无线城市”的建设要想取得发展的主动权,也必须要进行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大融合。
在内蒙古自治区,“无线城市”的建设在政府与移动运营商的积极推动下,已经给人们带去了“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的泛在网络生活。人们不仅可以利用手机看新闻、看电视、玩微博,还可以享受更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举例来说,商务人士,可以选择以移动飞信139邮箱、内部OA办公为代表的商务文化,又可以选择手机动漫、手机阅读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学生可以选择彩铃、手机游戏为代表的娱乐文化,也可以选择G3视频通话为代表的沟通文化;媒体编辑记者,可以选择手机搜索、手机报为代表的资讯文化,也可以选择手机电视为代表的时尚文化……通过不同的选择和组合,无线城市信息化应用为用户构建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