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新媒体抢占主流文化制高点
随着“无线城市”的发展,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能够处理大容量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高速无线上网、即时视频通话、影视在线播放、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无线城市”的成熟发展可以极大地拓展文化产品的形式,让文化消费变得更具多样性和增值空间。
虽然近年来文化产品主要局限于围绕以文字、静态图片为主的信息服务、手机报等产品形式进行开发,许多高端文化消费形式由于硬件、通信带宽等原因并未广泛应用起来。例如目前国内手机视频和手机电视业务,受终端、带宽和文化内容管制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暴发式增长。但随着“无线城市”的深入发展,或将使我国的手机电视、手机视频、手机音乐、手机上网、手机游戏等新媒体业务成为行业新引擎,从而推动并将主导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重构文化产业结构及价值链。
当然,因为新媒体特别是手机媒体比传统媒体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传播实现了由信息封闭到信息开放、由有时差到无时差、由单一向多元化的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不可控性也在逐步增强。所以,一直以来,手机作为传播媒体也成为越来越多不健康文化传播的载体。
近几年来,让新媒体成为传播主流文化的试验场,形成规模效应,使庸俗文化倾向远离未来主流文化价值宣传主阵地,是政府部门及各大运营商所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在内蒙古自治区,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在享受到手机上网、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视频等各种信息化应用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能通过移动互动媒体进行更多正面的文化交流,各大运营商也开展了许多的相关特色活动。其中做的较为成功案例是内蒙古移动开展的“读红书读红报”活动,在内蒙古地区就曾刮起了一股阅读“红色读物”的热潮。通过这样的特色文化活动,不仅唤起了广大读者的红色记忆,更是重温了革命传统,起到了牢记民族国家历史、宣传重要思想教育和精神引领的作用,激扬起了社会大众对“红色文化”极大的向往与热情。
“遥远的海市蜃楼,驼队就像移动的山,神秘的梦幻在天边,阿爸的声音若隐若现……”。悠扬的曲调,优美的旋律,一曲《苍天般的阿拉善》,令上海游客周立芬女士感到无限动容。原来,正在旅游专车上服务的内蒙古铁道青年旅行社的导游王鹏,正通过中国移动手机“无线城市”平台中的提示下载指定歌曲《美丽的阿拉善盟》为铃音,为家乡进行投票。
阿拉善虽是沙漠戈壁,但在广域的无线网络覆盖下,用户还是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小小的手机登录“无线城市”平台,了解天下大事、轻松掌握工作、学习、娱乐与沟通。正是手机这一新媒体和“无线城市”建设的推进,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搭建起更畅通的沟通平台和文化娱乐平台。“无线城市”不仅为阿拉善的经济腾飞插上翅膀,也让在这片被喻为色彩斑斓的土地上生活的民众,享受到移动信息化所带来的移动新生活。移动手机用户可以短信、彩信、音乐、视频等几十项数据业务为家乡鼓劲喝彩。骆驼文化、沙漠文化,胡杨文化、奇石文化以及航天文化等多种文化成为了许多人想了解的兴趣所在。
作为以承载全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无线建设”建设,在为政府、各行业、公众提供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连接和丰富的应用服务的同时,也带给了民众更丰富多彩的文化业余生活,更改变了人们文化交流与传承的方式。
“无线城市建设将改变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人类文化的传承。”内蒙古“无线城市”合作伙伴内蒙古移动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虽然手机在传播文化方面背着无数恶名,但技术是无辜的,问题在于使用者。文化的传播,其关键问题在于疏导。面对着汹涌而至的信息洪水,视而不见会使其泛滥成灾,而封堵也并不能有效地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只有行而有效的疏导,才能趋利避害,达到和谐。我们的使命就是以更多健康的文化,主流的文化去占领手机传播这块高地,从而起到文化疏导和引导的作用。”
未来,内蒙古“无线城市”建设依旧在向着促进城市居民文化生活更健康和谐发展的方向努力,比如:通过“无线城市”平台深入推广数字图书馆、网上电影院、网上艺术馆、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等文化信息化应用,实现通过“无线城市”平台进一步弘扬健康主流文化,抢占主流文化制高点。(内蒙古新闻网 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