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和浩特:用工荒又来了?
 

  餐饮业:节后生意火爆,厨师服务生难招愁煞人

  正月十五过后,呼市的各饭店陆续都开张营业了,一些大型餐饮企业更是过年都不关门。记者走访发现,每到用餐高峰期,一些大中型饭店便爆满,食客数量绝不比平日里少,其中,婚宴及各类亲友聚会唱了主角。然而,一边是各餐饮单位生意火爆,一边却是节后厨师、服务员难招,愁煞饭店老板们。走在首府的大街上,各饭店打出的招聘广告随处可见。2月14日晚上6点多,记者和几位朋友进入锡林郭勒南路上的一家中型酒店的雅间内聚餐,席间,总发生这样的情形:要不是一个菜上来等好久另一个菜才上来,要不就是传菜员已经把菜端到了雅间门口备餐区的桌子上,服务员却迟迟不见踪影,只能自己动手把菜端上桌。记者随后询问服务员得知,现在饭店不仅缺服务员,厨师也没剩几个了。年前发完一次工资后,走了一大批人,到现在还都没回来,招人也不好招。厨房人手不够上菜速度自然快不了,服务员人手不够,来回跑着上菜,所以才出现饭菜放在备餐区迟迟端不上桌的情况。

  记者登录赶集网呼和浩特频道发现,正月十五过后,各大小餐饮单位放在网上的招聘信息明显增多,日均发布信息量在15条左右。而且“月薪”一栏也很诱人,很多职位显示为“2000—3000元”,用人单位诚意可鉴,但似乎还是收效甚微。大学西街一家主营港式风味的餐馆经理告诉记者:“年前为留住服务员,我们已经调了一次工资了,但似乎人家并不买账,该走还是要走。从年前开始我们就加大招聘规模了,通过网络、参加招聘会等多种形式招聘。这几天来应聘的人倒是多一些了。但一听我介绍完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后,不少人考虑都不考虑就走了。唉!现在是人家劳动者的市场,我们根本没有主动权。”

  家政业:保姆、月嫂供不应求,有钱难买我服务

  “这可咋办呀?老人都那么大岁数了,身边没个人照应我真是不放心啊!”在乌兰察布路上的一家家政中介公司,记者遇到了来找保姆的章女士,她满脸愁容地对记者介绍说,父母都70多岁了,母亲已经偏瘫多年,自理都成问题。章女士的哥哥早年定居深圳,根本照顾不上老人,而章女士又是呼市一家大型企业的中层负责人,工作特别忙。之前她给父母找了个保姆,可是就在年前,在她家干了两三年的保姆说东北老家的父母也年事已高,需要她回去照顾,腊月回家后就不过来了,让章女士另找保姆。过年那几天还好,哥哥一家都回来了,章女士也放假了,她和嫂子轮流照顾老两口。这假期一过都回去上班了,章女士跑了好几家家政公司都没找到个称心的保姆,不是人家嫌照顾老人累就是压根儿没保姆。没办法,现在都是父亲勉强照顾母亲,她也一有时间就跑过去。“唉!你看今天又扑了个空。”章女士说完便无奈地向门外走去。

  “按说每年春节后,都是保姆、月嫂求职的高峰期,但今年月嫂、保姆格外不好招,不知道咋回事。”这家家政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过年早,估计大部分农村保姆还没返城呢,而且现在好些人都不乐意干这个行业了,嫌‘伺候人’麻烦,宁肯跟男人们去工地出苦力也不想干保姆了。目前为止年后来我们这儿登记的保姆也就两三个。”他还告诉记者,近几日来打听月嫂的人也不少,很多人刚怀孕就打听上了。今年是龙年,很多人为讨个好彩头,纷纷扎堆生龙宝宝,今年月嫂肯定是个“吃香”的营生。

  用工单位:专职人员不好招,大学生钟点工成香饽饽

  随着各大学的陆续开学,一些急于招工的单位企图“曲线救国”,把目光投向了大学生钟点工。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校园内的展板上,随处可见关于饭店服务员、快递员等服务行业的招聘启事,大多数工作时间灵活可变,按小时付酬,甚至可能付给一定数额的奖金。正在看招聘启事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韩智伟告诉记者,每年寒假回来总能在校园里见到不少类似的信息,不过今年似乎比往年更多一些。今年课也不多了,他和一位室友正打算去一家主营西餐的快餐店应聘。

  一位餐厅经理告诉记者,招大学生钟点工纯属无奈之举:“首先,他们的工作时间不定,用人单位没有主动权,只有在对方有时间的情况下才能工作,这很不方便;其次,大学生钟点工干活没有长性,如,一些大学生来应聘时说得好好的,能吃苦,能保证工作时间,结果刚干一两天吃不消就抬腿走人了,或者本来排好的值班表,一些学生总以加课或是开会等理由请假,临时不能到岗,这就把计划打乱了,用大学生钟点工其实挺麻烦的。”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首届中国北方地区...
内蒙古青少年乒乓...
呼和浩特市将投用...
呼伦贝尔现零下45...
张灯结彩迎龙年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天堂草原摄影展走进联合国
草原童声 唱响纽约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