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二】16年申遗大事记
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从1996年开始启动,并成立申遗领导机构。2005年,经过国家文物局确定,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中国政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9年,经国家、自治区有关领导推进,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确定了申报年度。
2009~2011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童明康,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以及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文化遗产司)考古处、文物处、世界遗产处等部门的负责人,多次专程赴内蒙古元上都遗址考察、指导申遗工作,全力支持内蒙古开展元上都申遗工作,极大的推动了元上都申遗工作的进程。
2009~2011年,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多次亲临元上都遗址考察,指导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2009年9月,内蒙古成立了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为组长,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为副组长的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巴特尔多次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并在经费投入、元上都遗址文物保护以及管理等项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2009~201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元上都遗址局部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正式启动。3年中,共完成55平方公里的测绘,400余万平方米的勘探,并对元上都遗址现存的外城城墙、宫城御天门、穆清阁、护城河桥梁、西关厢和铁幡竿渠等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与局部发掘。
2009~2010年,受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申遗领导小组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和《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规划》。
2010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穆清阁宏大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殿址顶部柱础与铺砖地面,确知了穆清阁基础之上的建筑格局与特点,对研究穆清阁整个建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价值。
2010年,自治区政府公布了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规划》(2009—2015年);公布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上都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10~2015年);公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办法》。以上工作建立了元上都遗址保护的法律和规划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初,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的重点基础项目——《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英文本),经过艰苦努力完成了编写、审定、修改、翻译、印制全过程,最后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审定,并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于2011年2月得到受理。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以刘新乐副主席为总指挥的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指挥部。2011年,又成立了元上都遗址申遗现场工作指挥部,负责指挥自治区的4个考古队,以及来自全国的10余个文物保护、展示、规划设计团队,在元上都遗址开展考古、保护、展示工作。
2011年,元上都遗址的现场展示、保护、维修工作全面开展,按照《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的描述,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正蓝旗、多伦县文物局开展了确定元上都遗址展示线路、建立语音导览系统、树立展示说明标牌的工作。其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辽宁有色金属工程公司等文物保护设计、工程部门,开展了保护元上都明德门、御天门、大安阁、穆清阁遗址的工作。这些工作为元上都遗址的现场展示与元上都遗址的保护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2011年,内蒙古博物院依据元上都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元上都遗址考古发掘所获得的珍贵文物,并参考元代历史文献资料,同时吸收《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的内容,在自治区各文博部门大力支持下,在正蓝旗举办了《走进元上都》大型专题文物展览。
2011年8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派国际专家到元上都遗址所在地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多伦县,对遗址和周边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认真听取了元上都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规划设计、保护管理、考古研究、文物展示的专项介绍,并召开了有当地群众参加的利益相关者座谈会。
2011年9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中国元上都遗址提名项目,在进行实地评估考察的基础上,又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对敖包等文物的全面保护,提出了9项询问建议。
2012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常委会,在原则认定元上都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后,又向国家文物局提出6点建议。
2012年6月24日~7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在大会上,元上都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得到了各国代表的一致认可。最后,经大会表决同意,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中,成为中国最新的一处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