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参加了新农合的尿毒症患者,每月只需交150元钱就能在三级医院做10多次血液透析;一位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只花10元钱就可以到村卫生室输一次液,花费不到过去的一半。这些在几年前犹如天方夜谭的事例,如今在内蒙古草原上每天都在发生,是医改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3年前,当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踏上征程的时候,很多人对其能否涤荡“看病贵”的沉疴还持有怀疑态度:政府能否增加投入,为盘活医改这盘棋提供财力支撑?能否提高医疗保障标准,使个人自费比例进一步下降?能否撼动“以药养医”,减轻百姓用药负担?
今天,医改给出答案:内蒙古已圆满完成国家部署的重点改革任务,实现了阶段性预期目标。那么,破解“看病贵”的内蒙古攻略究竟是什么?
大数法则,疾病不再是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不是国家的好政策,我们现在早就放弃了呀!”这是记者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见到刁根鱼时,这位来自清水河县的农村妇女眼含热泪说的第一句话。
2010年,刁根鱼在外打工的儿子,22岁的李小平突然患上尿毒症。一家人带他四处求医,在自治区一家三甲医院50天花了5万元,在石家庄一家专科医院40天花了10万元,李小平的病情却未见起色,开始每周两次做透析。刁根鱼把家里的大小牲畜都卖了,还得四处举债,却始终填不满医疗费这个“无底洞”。“我50岁了,从没来过呼市,现在却四处给人打工。刚做完这次透析,就赶紧刨闹下一次的钱!”刁根鱼说。正当一家人快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从去年年底自治区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政策带来了“及时雨”:患者在二级或三级医院只需交100或150元钱就能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李小平每月自付医疗费从几千元一下子降到了150元。
每当重大疾病袭来,“看病贵”的问题就会凸现,高昂的医疗费成为百姓不可承受之重。医改启动后,自治区卫生和民政部门出台了提高农牧区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的政策,将病程长、治疗费用高、容易导致患者贫困的儿童白血病和先心病、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耐多药结核、布病陆续纳入其中。基金提供了绝大多数医疗费,患者只需承担很少一部分。
除了重大疾病外,对于一般性疾病,我区也通过逐年提高报销比例,降低患者自费比例,遏制“看病贵”蔓延趋势。截至今年2月底,我区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均超过医改前,达到了70%。
大数法则为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政策的实施和医保保障标准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B上接第一版大数法则原是经济学概念,是指参保人数越多,基金盘子越大,保障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遵循大数法则,我区通过扩大参保人数、增加医改投入、出台相关政策,使百姓获得实惠。
截至今年2月底,我区3项基本医保参加人数达2144.13万人,较2009年新增213万人。3年来,全区财政为医疗卫生累计支出387亿元,平均每年129亿元,比2008年的60亿元增加了1倍多。其中,全区医疗保障累计支出达145.4亿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也从2009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大量资金注入基金池,医保提标和实施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自然水到渠成。此外,我区还是率先在全国实行12个盟市全面推行新农合盟市级统筹的省区。将过去在一个旗县内进行统筹的资金拿到盟市来,强大起来的基金盘子增强了抗大病的资金风险能力。“这就是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道理。过去一个旗县出了几个患大病的,基金很快就用完了。统筹层次提升后,把几个旗县的钱都捆绑在一起,自然无惧风险了。”自治区卫生厅工作人员岳峰说。
挤干水分,药品层层加码制度的终结
60岁的刘秀连是第二次到村卫生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了,连药带输液,总费用共计15.47元,其中新农合门诊当即为她报销了4.64元。这次治疗,从刘秀连口袋里最终掏出来的钱,只有10.83元。
由于和林格尔县已被列为自治区县域卫生信息化试点,从舍必崖村卫生室的联网电脑里很容易查到刘秀连这次就诊的具体花费:10.83元的医疗费,西药费占了4.47元。所用青霉素一支0.23元,用了7支总共1.61元。“过去,青霉素一支进价就得五六毛钱,我再七八毛钱卖出去,看这么一次病,10元钱根本不够,怎么也得20多元。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再加上买进卖出一个价的零差率销售,药价降下来,确实给老乡们省了不少钱!”村医李永强感慨地说。
的确,曾经有一段时期,一种药品在经过生产、流通、使用等几个环节的层层加码后,出厂价和最后到患者手里的价格之间,甚至能相差10倍以上。药价虚高成为百姓“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医改推进基本药物制度逐渐建立健全,要求医疗机构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和配送,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加价;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患者还能按医疗机构进价购买药品。曾经充盈在药价中的水分,正在被强有力的好政策挤出。
截至2011年7月底,全区1576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100%。截至今年2月底,我区12378个嘎查村卫生室中有9972个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各盟市也都根据自身情况,在部分县级医院开始试点基本药物制度。这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正一步步添砖加瓦,重构着合理的百姓用药体系。
统一招标采购使虚高的药价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百姓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2011年,国家基本药物中标价较国家零售指导价降低57.2%,自治区增补药物较2010年中标价下降27.3%。零差率销售,也使百姓享受到医疗机构让利所带来的实惠。准格尔旗中蒙医医院院长刘二亮说:“2010年,医院零差率销售让利患者300万元,政府就给我们补了300万元。”不再靠“卖药”为生的部分医疗机构,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撑下,正在走出“以药养医”的机制误区。
健康素养,在越变越薄的账单中形成
走进准格尔旗中蒙医医院,会看到和我区大多数旗县级医院一样的繁忙景象: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从2008年到2011年,医院门诊和住院人数分别从19万、5579人次上升到31万、7266人次。“为什么就诊人数会增加这么多?”记者询问院长刘二亮。“很简单,现在的人不扛病了。”“什么原因?”“最大原因就是医保报销比例提高,自己花的钱少了,人们有病就看不再拖。”
医改启动以来的两组统计数据很能说明问题:第一组是,医保等政策使居民住院自费比例比医改前下降了21.1%。第二组是,应就诊未就诊率和应住院未住院率降低,两周未就诊率、未住院率分别比医改前下降了10.2%和14.6%;主动体检率上升了5.2%。医改措施有力遏制了“看病贵”,更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观念,良好的健康素养正逐渐取代人们消极的健康观。
今年48岁的通辽市农民李容患肾囊肿病已有几年了。最初囊肿直径不足1厘米,她希望靠药物维持,谁知囊肿越长越大,折磨得她腰背疼痛,但经济条件不好的李容却未动过到医院去做手术根治的念头。直到有一天病痛再次发作,她实在顶不住了才到通辽市医院进行了手术摘除。11281.8元的医疗费,新农合给报销了5929元。虽然由于医院级别高,报销比例比旗县级医院低一些,李容依然很满意:“早知新农合能报销这么多,我就不扛病了。” 医改3年,从一张张百姓的看病账单中,人们看到“看病贵”的阴霾正逐渐消散。当然医改终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如何让账单薄上再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记者 许晓岚 通讯员 王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