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长假,赤峰奥贝思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风刚博士因忙于公司项目合作事宜,没有能够返回美国与家人团聚。虽然忙碌,但他心里格外舒畅。近年来,我区非常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王风刚这样的有识之士回国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如今在内蒙古,不仅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都在重点推进、稳步发展,吸引了很多像王风刚一样的国内外投资者蜂拥而至。近年来,我区把经济建设重心调整到转变发展方式的轨道上来,把抓发展的着力点由追求速度转到追求质量效益上来,经济发展迎来转型的朝阳。
转思路
作为资源大区,自治区近几年一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上探索前进。2002年以来的8年里,自治区GDP增速持续位居全国第一位。面对这一骄人成绩,自治区又适时提出,不再追求GDP增速的全国第一,要集中精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认为,这种观念的转变,是基于对我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的冷静判断。首先,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的高增长不协调,没有做到“水涨船高”,社会和谐稳定面临新的问题。其次,我区经济主要依靠以资源型产业为基础的传统工业推动,现代农牧业和服务业发展不够,这种单一的、不完整的产业结构,一旦受到外部市场变化影响,对整个经济的冲击将会非常剧烈。第三,长期依靠资源的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实现以科技进步和提高要素效率为特征的集约型增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四,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明显。
“不争第一,不是说我们抓发展的劲头有所松懈,而是发展中逐渐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迫使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必须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下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降低消耗、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自治区有关领导如是说。
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表示赞同:“资源开发的繁荣期也是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机,等到资源枯竭、产业衰退时再谋划转型将是十分困难的。”
作为自治区工业基础最好、产业部门最全的城市,包头市同样面临着转型的压力。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业布局等历史原因,包头市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存度较高。“对于包头市来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依靠技术进步和引进资金改造提升冶金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应用型产业。”包头市副市长冀学斌说。
“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注度比以前高了,企业的发展环境也有了很大改观。”王风刚博士深切感受到了赤峰市及自治区发展经济的思路变化。
事实证明,自治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和举措,不但没有影响经济运行的速度,反而形成了倒逼机制,推动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GDP总量先后超越9个省区市,由全国第24位上升至第15位,是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首个、西部12个省区市中第二个进入“万亿俱乐部”的省区。
调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关键、最紧迫的就是调整产业结构。自治区调整产业结构方向明确,在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的同时,强势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构筑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将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支撑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战略定位,使我区的发展目标更加明晰,调结构、转方式的动力进一步增强。
2011年10月17日,内蒙古新长江矿业投资集团兴建的年产4.2万吨高纯精铝项目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经济开发区正式投产。包括新长江在内,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先后引进了北京鑫恒集团、希望铝业等一批铝企业,构建起了铝产业链条。而这也正是鄂尔多斯市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明显例证。
鄂尔多斯市探明煤炭储量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6强,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至少可以躺在煤炭资源上“吃”300年,但鄂尔多斯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却不居人下。根据自治区在全区范围内布局60个非资源型产业集群规划,鄂尔多斯市将打造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循环经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陶瓷等数个非资源型产业集群,结构调整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通辽市是典型的农牧业大市,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上项目、转方式、调结构无疑是通辽市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为此,以高端、高质、高效为目标,通辽市大力培植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以煤化工、玉米化工、装备制造业等8大优势产业为基础,加速产业扩张升级,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如今,内蒙古一改过去边疆农牧区的形象。2011年,一产比重下降到9.2%,三产投资总额首次超过工业投资总额;能源工业投资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由49%下降到38%,非资源型产业投资比重由47.5%上升到59.2%。
强基础
巴彦淖尔市飞尚铜业有限公司位于乌拉特后旗青山工业园,所生产的粗铜销往安徽、江西等地。公司总经理钟国伟介绍说:“虽然公司所处位置与下游客户的距离较远,但是当地交通便利,再加之企业地处原料区的成本优势,完全可以消化掉运输成本。”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条件。近年来,自治区加速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对外交通条件明显改善,不仅为各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构筑起更高的平台。
铁路方面,自治区不断加大新线建设和既有线电气化扩能改造力度,初步形成快速客运铁路通道、东西大通道、出区通道、口岸通道、煤运通道的铁路网格局。至2011年,全区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9671公里;公路方面,至2011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874公里;民航方面,全力构建多枢纽、多层级、开放性、高效率的航空运输网络,机场数量增加到13个。
全区电网建设突飞猛进。蒙西地区主网架由220千伏升级为500千伏,覆盖8盟市的“三横四纵”的500千伏主网架结构初步形成;蒙东地区500千伏电网从无到有,逐步从赤峰市、通辽市延伸到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地区。2002—2011年,全区发电量由500多亿千瓦时增加到2972.8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1.4%,发电量连续7年在西部12省区市中位居第一。
与此同时,全区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强。呼、包、鄂、乌(海)4市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150户两化融合重点龙头示范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全区9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同程度采用了信息技术,30%以上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及程度进入了较高阶段。
“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支撑,内蒙古的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就无法推进,这也是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的结论。”自治区经信委巡视员兰惠表示。
在加快发展中促进结构调整,通过结构调整推动科学发展。昨天,自治区靠黑色资源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今天,内蒙古正以全新的姿态,朝着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新征途昂首前进!(记者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