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时政新闻   
新思路 新举措 新发展——专家解读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编者按:

  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13年我区要全力抓好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深化改革等6项重要工作,为实现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指明了方向。围绕与之相关的6个关键词,本报派出记者采访了我区经济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

  关键词:经济发展确定12%的增速

  杭栓柱:12%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2013年我区经济发展确定12%的增速,这是科学的速度、合理的速度,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速度。今年,我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通过采取一系列保增长措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同比增长12%左右。2013年,国内经济形势将好于今年,我区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将逐步改善。

  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杭栓柱认为,2013年我区经济发展确定12%的增速,是在全面考虑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区经济属于“速度—效益”型经济,在“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格局和投资比重过高的需求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背景下,继续追求较高的经济增速,不仅会削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容易导致路径依赖,而且会引发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加剧、经济转型困难加大、阻碍技术进步和需求结构失衡等问题,不利于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2013年12%的经济增速,是我区在全面考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由单一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向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型经济转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013年我区经济发展确定12%的增速,是在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一年,全国经济会企稳回升,但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这增加了我区发展的难度。但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又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因此,确定12%的增速,是我区在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

  2013年我区经济发展确定12%的增速,是与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的速度。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12%的目标,是经过慎重考虑确定的。因此,确定12%的增速,是我区在统筹“十二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关系,落实五年规划的年度计划,是与“十二五”规划保持一致的基础上提出的。

  关键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郭晓川:传统产业新型化势在必行

  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郭晓川认为,这一提法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实际。

  我区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一直以农牧业为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需求迅速扩张,我区利用资源优势,实现了经济的突飞猛进,全区的产值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内生的,外部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仅从工业产业进程而言,我区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即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深加工、重型化发展的阶段。因此,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是从传统的工业化成长模式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尤其是传统产业新型化势在必行。

  我区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是资源,在可预见的未来战略期内,内蒙古经济的竞争优势依然是资源禀赋。因此,我区新型工业化成长要以资源型产业的升级为核心,孵化相关的关联性产业和服务业,培育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而非走对资源进行替代的产业发展模式。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和资源富集地区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决定了资源型产业仍将是推进自治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

  我区产业结构调整一定要基于现有产业结构,寻求产业前项与后项的关联,避免无产业关联的产业引进与调整。要以资源型产业自身升级为核心,带动关联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畜产品加工业整合发展。

  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技术支撑与资本支撑两个基本支撑点,以此获得比较竞争优势,实现自身的升级。要快速提升优势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竞争优势。提升资源本身的技术化演进,向横向宽扩张,而不是一味地延伸产业长度,进而提升资源型产业的价格影响力和盈利能力。要注重资本化发展,实现产融结合,减少产业发展的波动性。对于资源型产业来说,资本化成长是其众多成长方面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资源型产业资本化的本质是把内蒙古的资源变成资本品,提升流动性,降低价格风险和产业波动性。资本化已经成为资源型产业自身转型的重要支撑内容。

  关键词:保障和改善民生

  于光军:加强能力建设做好民生工程

  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领域部署了扶贫、济困、就业、增收4项重点工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于光军认为,做好4个方面的民生工作,重点还是要注重“能力”提升和改善政府工作。

  于光军说,长期以来,扶贫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扶贫实际上是解决特殊地域的经济发展问题。在国家、自治区、盟市长期扶贫工作作用下,依然处于贫困状态,必有其地域和资源禀赋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限制了经济发展。“我们曾对自治区部分扶贫攻坚重点县进行过调查,与现在的困难人群的状况基本一致,即其自身的条件难以应对市场化的竞争性活动,或者是生产能力的缺陷,或者是基础条件欠缺,但能力不足是那些真正的贫困县的通病。由此,提升其发展能力才是扶贫攻坚的关键。改善区域发展能力,一要改善区域整体生产、生活设施条件,二要提高区域人口的发展能力。”

  对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作为社会管理机构,政府必须对企业行为进行必要规范,在最低工资制定、发放的监管等社会大多数人群利益方面承担义务。在更普遍的意义上,政府的工作,还是要通过改善职权范围之内的工作,来推进特殊区域的能力建设,来规范企业运行,来引导和促进市场和社会供给更多的收入渠道。

  于光军认为,加强能力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还要在这个新的大转折、大变革时代消除因循守旧、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现象,从长远、实效的角度,将民生工程4个方面中的政府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要改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社会投入,全面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发展;要有针对性、有质量地针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进行科技和技能的导入;要畅通和扩大贫困地区劳动力和人口迁出的渠道和范围,让贫困地区能够迁移出来的人口在自治区资源环境较好的城市、城镇落地生根;要提高针对贫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整合措施,把主体功能区划的政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政策、农牧业发展政策组合起来,发挥“打捆效应”。要提高劳动力技能,发挥社区等政府基层机构促进人口发展的先锋作用,加大对社区的投入,提高社区管理、引导、服务能力,发挥社区对社区内生活性服务业的组织创建优势。要改革工商注册、税务管理,降低门槛和进入条件,给予劳动力就业更为宽松的环境;要构建基本的扶危济困运行机制,赋予社区建立常设救济的物质收纳、发放等职能。

  关键词:扩大投资规模

  朱晓俊:项目是关键资金是保障

  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处处长研究员朱晓俊认为,强调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是基于对我区经济增长方式和特征的深刻理解。我区正处在快速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有所加剧的形势下,如何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是实现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从投资需求的角度看,发展不足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矛盾,特别是我区产业发展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民生和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围绕解决发展不足的问题,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看,我区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相对较短,必须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扩大投资和优化投资结构是首要的手段和途径。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看,城镇化是我区面临的重大历史性任务,也是扩大需求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作用于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以有效拉动公共基础设施、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的投资需求。2011年我区城镇化率达到56.6%,正处在加速发展期,这是扩大投资规模的良好机遇。

  扩大重点领域投资规模,项目是关键,资金是保障。从项目的角度看,关键是策划实施落实好一批带动能力强、有市场需求的项目。从资金的角度看,2013年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这为我区扩大投资规模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区应从增加财政性投资,扩大市场融资等方面积极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在扩大投资规模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按照“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则,全方位向民间投资开放产业领域,保障民间资本合法权益。重点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现代农牧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事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为我区投资持续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关键词:深化改革开放

  姜月忠: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进二元结构转化

  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九届五次全委会议都非常强调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动力。为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和内蒙古还这么强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

  中国民盟内蒙古区委副主委、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姜月忠说,改革开放创造了内蒙古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的奇迹,内蒙古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显著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前,受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影响,内蒙古国民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从根本上说,这些困难和问题也是新旧双轨体制并存、政府和企业体制矛盾、政治和经济的矛盾造成的。因此,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的根本途径还是要坚持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方向,真正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融合、缩短差距、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战略措施。

  内蒙古城乡二元结构差距大是客观现实,如果长时间不能很好对待和解决,势必造成农村牧区大面积贫困,造成城乡收入差距、保障差距和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引起国民经济发展中广大农村市场的内需不足,可能引发城乡社会政治矛盾。确立利用二元结构矛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加快内蒙古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富民强区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促进城乡交流合作和二元结构转化成为各级政府的改革发展基本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成为各级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根本途径。因为城镇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方面,我区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更加应该重视实施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工作,全面实施下乡上山实业工程,把它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和有力行动。

  要发展城乡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加强和落实城乡统筹的相关内容和措施,包括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要素市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法律政策等等,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要全面推进以城带乡和以工补农,加快一系列的城乡双规体制政策的调整改革,把过去片面为城市经济社会服务的机构职能转变到为全社会服务的轨道,尤其把为“三农”服务,解决农牧民买难卖难当成政府机构应尽的责任和工作的重点。大力推进和落实政府承诺的社会公共产品均等化政策。推进和落实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扶持和帮助政策,让二元结构下的农民也一样享受社会主义公共政策的阳光,让弱势群体也能够同样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温暖。

  关键词: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葛力大:立足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县域经济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副巡员葛力大表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十分重要。

  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葛力大认为,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要立足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县域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特色经济。我区旗县市区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利用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路子。

  发展特色产业,要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强科技保障措施,应用节水保墒技术,采取抗旱防旱措施等。在此基础要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都市现代农业、绿色有机蔬菜等,形成集食物保障、原料供应、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形成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

  发展特色产业,要大力扶持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在畜牧业方面转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发展舍饲和规模化饲养,在农区发挥土地资源、饲草资源、环境和区域优势,大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养殖业和加工业的龙头企业。加强动物疫情防控,强化畜禽良种繁殖和畜牧业技术推广。要对牛羊肉、羊绒、羊毛等畜产品实施价格保护政策,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继续做大、做强乳品和羊绒加工企业,加快培育肉类、粮油、果蔬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绿色知名品牌参与市场竞争。

  (本版稿件图片由本报记者杨帆、戴宏、王连英、郭俊楼整理提供)

[责任编辑 赵文萃]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