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这是奈曼旗人民检察院控申科科长张承英的工作信条。22年来,张承英坚守控申一线处理信访案件千余件,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在她的努力带动下,该院控申科连续5年蝉联全区文明接待室、文明接待示范窗口荣誉称号。2006年,该检察院被自治区检察院评为处理涉检信访问题先进集体。她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农民的事儿无小事。”张承英出身农村,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深知他们的疾苦。她常说:“在群众眼里,检察机关代表着公平正义。他们千里迢迢上访就是来讨说法,指望我们帮忙解决问题的。”针对该旗边远农村交通不便的实际,2000年,张承英带领控申科牵头在各苏木镇设立了检察官下访巡访工作室。
一次,十几名村民找到正在新镇下访巡访的张承英。“我们来告村主任,检察院如果不管,我们就去自治区、北京告状。”面对情绪激动的村民,张承英耐心地说:“大家先不要激动,有事儿说事儿,我们会尽力让你们满意的。”村民们说,村里近百万元的高速公路占地款去向不明,村干部涉嫌贪污。检察院随即成立专案组,由张承英带队展开调查。村民忙着秋收,检察官们就白天核实材料,晚上到村民中间调查取证。经过5个昼夜的忙碌,专案组向村民公布了账目,认定村委会主任没有经济问题,还百姓一本明白账。
控申科办公室就在检察院值班室的旁边。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在这个小小的办公室中,张承英接待了多少群众,平息了多少怒火,澄清了多少误会。人们只知道,那些哭闹、准备越级上访的群众,一进她的办公室,仿佛大海包容泥沙般平息了怨气。面对复杂的案件和情绪激动的上访群众,张承英总是能够和风细雨地化解。
一次,一位40多岁的男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检察院,当着张承英的面流下眼泪。原来,这位姓崔的汉子是青龙山镇青龙山村村民,曾是刑满释放人员。回到家的崔某没想到村里把他的地给收回去了,一家老小的生计成了问题,走投无路的他找到检察院。“你放心,我们帮你想办法!”听完他的诉求,张承英的一句话把他从绝望的悬崖拉了回来。这件事虽然不属于检察机关直接管辖,但张承英还是多次与镇、村领导沟通协调。没过几天,再次来到检察院的崔某难掩激动心情:“村里同意返还我的地了,这下我心里踏实了,检察院就是老百姓的家。”(记者 李玉琢 通讯员 荣健楠 侯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