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人物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最美中国人·草原儿女】张承英:深得百姓信任的检察官
 

  “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这是奈曼旗人民检察院控申科科长张承英的工作信条。22年来,张承英坚守控申一线处理信访案件千余件,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在她的努力带动下,该院控申科连续5年蝉联全区文明接待室、文明接待示范窗口荣誉称号。2006年,该检察院被自治区检察院评为处理涉检信访问题先进集体。她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农民的事儿无小事。”张承英出身农村,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深知他们的疾苦。她常说:“在群众眼里,检察机关代表着公平正义。他们千里迢迢上访就是来讨说法,指望我们帮忙解决问题的。”针对该旗边远农村交通不便的实际,2000年,张承英带领控申科牵头在各苏木镇设立了检察官下访巡访工作室。

  一次,十几名村民找到正在新镇下访巡访的张承英。“我们来告村主任,检察院如果不管,我们就去自治区、北京告状。”面对情绪激动的村民,张承英耐心地说:“大家先不要激动,有事儿说事儿,我们会尽力让你们满意的。”村民们说,村里近百万元的高速公路占地款去向不明,村干部涉嫌贪污。检察院随即成立专案组,由张承英带队展开调查。村民忙着秋收,检察官们就白天核实材料,晚上到村民中间调查取证。经过5个昼夜的忙碌,专案组向村民公布了账目,认定村委会主任没有经济问题,还百姓一本明白账。

  控申科办公室就在检察院值班室的旁边。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在这个小小的办公室中,张承英接待了多少群众,平息了多少怒火,澄清了多少误会。人们只知道,那些哭闹、准备越级上访的群众,一进她的办公室,仿佛大海包容泥沙般平息了怨气。面对复杂的案件和情绪激动的上访群众,张承英总是能够和风细雨地化解。

  一次,一位40多岁的男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检察院,当着张承英的面流下眼泪。原来,这位姓崔的汉子是青龙山镇青龙山村村民,曾是刑满释放人员。回到家的崔某没想到村里把他的地给收回去了,一家老小的生计成了问题,走投无路的他找到检察院。“你放心,我们帮你想办法!”听完他的诉求,张承英的一句话把他从绝望的悬崖拉了回来。这件事虽然不属于检察机关直接管辖,但张承英还是多次与镇、村领导沟通协调。没过几天,再次来到检察院的崔某难掩激动心情:“村里同意返还我的地了,这下我心里踏实了,检察院就是老百姓的家。”(记者 李玉琢 通讯员 荣健楠 侯显峰)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同局通办
向日葵宝贝
山里传来读书声
关爱留守儿童安全
哥儿们,太危险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220多项成果
大货“敞篷”行千里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