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这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要任务,对于进一步完善武川县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着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推进富民强县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8337”发展思路,综合分析县域比较优势,确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将重点围绕“1731”总体思路来开展工作。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紧紧抓住首府“两个一流”发展目标,大力实施“融城”战略,围绕发展“服务式、保障式、错位式、补缺式的城郊型经济”这一主线;着力抓好“做强工业、稳固农业、做精城市、做活三产、改善生态、维护稳定、保障民生”七项重点任务;走“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三条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美丽武川、文明武川、幸福武川”这一发展目标。
一、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主体,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县域经济的动力在产业,产业的关键在特色、在优势。一是发展补缺式工业,全力构建工业发展新格局。主动接受首府中心城市工业经济的辐射,借力发展补缺式城郊型工业,推进工业化进程。依托矿产资源,以“三大园区”(经济开发区、金三角开发区、石材园区)为载体,做好投资拉动、项目拉动这篇大文章,择优选强上项目,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推进农牧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二是发展错位式农牧业,全力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培植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农畜产品加工业和绿色特色有机种养业为重点,着力抓好马铃薯、肉羊、散养鸡、食用菌、高端奶业和药材等六大农牧业特色主导产业,引进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开发进程,打造首府等中心城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高端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三是发展服务式第三产业,全力推动三产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立足城郊区位优势,重点做好农副产品供应,发展商贸旅游和现代服务等第三产业,努力打造绿色观光、红色历史、休闲度假、娱乐健身、农家体验等特色服务业。四是发展保障式民营经济,全力保证县域实体经济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在繁荣市场、增强经济活力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扶、典型引、服务促等多策并用,降低准入门槛,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各种体制障碍,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氛围,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以产城融合为着力点,积极稳妥推动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
按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的要求,主动与首府中心城市规划对接,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积极推进以县城为核心、以中心镇为骨干、以新农村为节点的城镇建设体系。一是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围绕城镇特点、主导产业,实施项目带动、产业支撑战略,把建设工业园区、培育特色产业作为产城互动、协调推进的结合点和突破点,把工业园区特别是经济开发区扩区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二是加快特色城镇建设步伐。继续按照“东景、南绿、西拓、北连、中改”的总要求和“南部休闲旅游区、西部行政办公区、东部高端会所区、北部商贸物流区、中部商业住宅区”的总体布局,全面启动“两河、一湖”(东河、北河两岸及人工湖)景观带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精品住宅、商务会所和休闲娱乐场所的综合开发,启动实施南山综合开发工程,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打响武川城市品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将自然村落改造建设成为现代文明的新型村落社区。三是加快绿色生态建设步伐。重点发展生态工业,不断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壮大发展生态农业,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业向优势品种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向生态农业集中。持续发展生态林业,在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巩固“一镇两带三线”生态绿化成果,稳步实施沿省道、旅游公路两侧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力打造生态家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供水、排水、消烟除尘等设施,进一步提高城区生活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能力,并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加快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步伐。
三、以农业人口市民化为契机,促进扶贫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当前,武川县仍有3.27万贫困人口,20户以下不宜人居的自然村有483个。只有将扶贫开发和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城乡统筹协同推进,大力实施农业人口市民化工程,借县域经济发展之力全面带动扶贫开发,才能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一是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继续坚持富民与强县并重,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以农村“五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口,把贫困农民作为主要对象,把贫困村作为主战场,把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开发式扶贫、转移式扶贫、保障式扶贫、救助式扶贫、示范式扶贫”等多种形式,稳定增加扶贫对象收入,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农业人口市民化工程。在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份工作、一套住房、一份社会保障”的工作部署,围绕“转移、保障、发展、生态、特色”五个重点,结合扶贫移民、生态移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补充耕地储备库项目等,通过“兼有两种身份、享有三种待遇、保证四个不变”(即让农业转移人口拥有农村户籍、城镇居民户籍两种身份。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县城购买楼房的享受政府城乡一体化保障房优惠购房价格;城镇居民入学、就业、培训等三种待遇。保证原有各项惠农政策、农民身份、土地权属、原集体土地份额四个不变)和扩大创业就业等政策扶持,通过试点引路、完善政策、全力推进等工作措施,力争用5-10年时间,完成全县一半以上自然村的农业人口市民化转移工作,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各乡镇政府所在地为节点的新型城镇化推进格局。三是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引导经济发展。农村土地流转要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补充耕地储备库项目相结合,实行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在进一步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转让、转包、互换、反租、入股等有利放活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形式,促进土地向优势资本、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集中,逐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健全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增强对县域经济的服务保障能力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还需要不断加强县域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落实好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的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失地农民保障、新农保、城镇基本养老保障等,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提高政府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与此同时,还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好城乡居民就业、创业和增收任务,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力提高同步,着力创造最终需求。要更加重视农村路、水、电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让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中共武川县委书记 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