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发展养鸡业壮大县域经济调查报告
受H7N9禽流感影响,当全国各地养殖户焦灼地为出栏的肉鸡到处寻找买家时,在我区肉鸡养殖第一大县突泉县,记者看到的却是加工企业上门,按订单回收养殖户成品鸡的景象。
突泉县养鸡业对禽流感为啥“不感冒”?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从中找到答案。
“三赊销一回收”让养殖户旱涝保收“一周前,按照合同保底价每斤4.6元出栏了一批肉鸡,净赚了2.1万元。这个价格比禽流感发生前略低,但能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出去,已经很不错了。这不,我又进了一批,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这已是我养的第四批鸡了。”5月28日,突泉县学田乡洪泉村养鸡户王延杰告诉我们,养的订单鸡,上不封顶,下有保底,只有利润空间大小的变化,不会亏本。
疫情重击养殖业,养殖户叫亏声一片,但突泉县养殖户为啥不会亏本?
“虽然H7N9禽流感重创肉鸡养殖业,但我们县肉鸡养殖户采取的是龙头企业向农户赊销鸡雏、饲料、兽药,回收成品鸡‘三赊销一回收’饲养模式,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农户养殖肉鸡贷款难、风险高、效益差的三大顽疾,让养鸡户旱涝保收。”突泉县委书记隋维钧这样分析。
2009年,突泉县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通过招商引资从吉林引进了集种鸡、孵化、饲料、屠宰加工、养殖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安达牧业有限公司,并成功移植了“三赊销一回收”产业化养殖模式。这种被养殖户们喻为“低投入、赚保险钱”的肉鸡养殖模式,很快吸引了渴望致富而缺乏资金投入的突泉县农民。
突泉县克服财政资金紧张困难,每年投入补贴资金1000多万元,对建标准鸡舍每平方米补贴60元,坚持连续几年进行扶持。在政策激励下,突泉县的肉鸡产业以年增长1000万只的规模发展壮大。全县目前已拥有100万平方米标准化鸡舍,形成年产36万吨饲料、年孵化5000万只鸡雏,年出栏肉鸡3600万只,年屠宰加工6000万只肉鸡的生产能力,并建起了肉鸡养殖技术培训中心。
几年来,突泉县先后引进的安达牧业、福润禽业和松森牧业三大龙头企业,均采取“三赊销一回收”产业化发展模式,呈现出“三足鼎力”集群式发展的态势,形成了种禽饲养、鸡雏孵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基地养殖、培训指导于一体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该县富民兴县的主导产业。
据该县禽产业办公室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以来,突泉县累计完成基础建设性投资5亿元,9000户农民兴建肉鸡养殖小区97个,发展肉鸡养殖专业村32个,建标准化鸡舍1786栋,累计出栏肉鸡1亿只,创产值30.15亿元,约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3,农民获纯收益3.2亿元。现在,该县不但成为自治区第一肉鸡养殖大县,并且列入全国十强肉鸡养殖县之一,去年还被中国特产协会授予“中国白羽肉鸡之乡”称号。
五大防范风险机制为肉鸡产业戴上“护身符”
“家有万贯,带毛不算”。这句老话,道出了禽养殖风险难测的实情。
怎么能让肉鸡规模养殖真正成为投资安全、风险可控、利润可盼的产业?突泉县委、政府的成功做法是:建立五大防范风险机制,为禽产业戴上“护身符”。
建立禽产业价格保底机制,引导企业从保护基地、双赢发展的角度,与农户签订回收订单,确定保底价格回收,防范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在这轮禽流感冲击波中,比起受保底价保护的养殖户,加工企业的日子显然不好过。安达牧业副总经理徐凤鸣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销售下滑在5成左右,为了兑现承诺,在近期市场价格每斤4元左右的情形下,仍然坚持以每斤4.6元保底价回收养殖户出栏的成鸡,1至4月份回收成鸡210万只,化解了老百姓养殖风险,保护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
建立双服务防疫机制,既服务好龙头企业的大生产,也服务好基地养殖户的小生产,禽类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场、屠宰加工厂全部达到四有标准,即有消毒池、有无害化处理设备、有小区服务站、有专人管理。今年以来,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突泉县财政紧急调拨专项资金16万元,建设4座焚烧炉,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另外,2012年,突泉县加入中国畜牧养殖协会禽业分会,还从中国畜牧养殖协会专门聘请一位专家作为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的常年技术顾问,为禽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建立商业保险机制,应对自然灾害。1座标准化鸡舍建设投入近20万元,雏料等成本投入10万元,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对养殖户的打击是毁灭性的。2010年,突泉县积极与中华联保险公司协调,率先开展家禽保险业务,县、乡财政、龙头企业、养殖户4方联保,防范化解自然灾害给养殖业带来的影响。2010年以来,全县受理雹灾、火灾、风灾、暴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保险理赔案件103件,养殖户获赔168.753万元。
除了自然灾害导致的风险,禽产业还要面对重大疫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等意外风险,这些并不在商业保险范围之内。对此,该县制定出台了风险基金管理机制,由政府、企业、乡镇、养殖户各拿一部分资金,设立基金专用账户,采取滚动式发展模式,基金数额逐年增大,防范意外风险的能力也逐年提高。
融资难是产业发展中企业和农户面临的共同难题。该县的做法是成立金融担保公司,建立融资担保机制,为农户和企业贷款担保。养殖户借贷采取养殖户申请、企业推荐、公司担保、银行核实、投放贷款的模式,由原来企业独立承担金融风险,转为农户、企业、担保公司、银行4家共同承担风险。2011年,旺安融资担保公司成立以来,每年吸纳银行贷款1100万元投入肉鸡养殖基地建设,累计投放1.5亿元支持企业和农户发展禽产业。
无论是养殖户还是加工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三赊销一回收”饲养模式和五个防范风险机制是帮助养殖户和企业渡过难关、禽产业规避风险、健康稳定发展的法宝。
化危机为商机,做长产业链,提升肉鸡产业免疫力
“疫情来袭,也并非全是坏事。危机中蕴藏机遇,这次禽流感对养殖业影响巨大,是一次产业整合的机会,禽产业势必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在隋维钧看来,禽产业虽受打击,但消费市场迟早还要恢复,而在禽产业发展中,只要产业链条完整,有较强的防范风险机制,是能够经得起市场洗礼的。
隋维钧满怀信心地说:“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我们要化危机为商机,举全县之力发展壮大白羽肉鸡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禽产业层次,扩大‘白羽肉鸡之乡’品牌影响力,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白羽肉鸡养殖突破1亿只,使禽产业成为全县百亿元产业之一,把突泉县打造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白羽肉鸡生产加工销售集散地!”
健康养殖,提高肉鸡产品品质。该县已成功掌握白羽肉鸡无抗养殖技术,将在全县所有养殖场推广这种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兽药投入、提高鸡群健康、降低养殖风险的技术,从源头保证肉鸡产品品质。
创建品牌,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已走过了肉鸡产业初级发展阶段的突泉县,将整合县内企业及养殖户等资源,全面加强饲养管理、屠宰加工、储藏运输、市场销售等各环节监管,通过产品检测、商标认证,打造突泉绿色健康肉鸡产品品牌,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延伸链条,积极发展肉鸡产业循环经济。在不断完善种禽饲养、鸡雏孵化、饲料加工、肉鸡屠宰、养殖基地、技术培训等完整产业链条的基础上,该县发展鸡粪有机肥加工、肉鸡产品熟食加工、羽毛及屠宰下游产品加工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增加肉鸡产业附加值。
扩大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禽产业。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该县“十二五”规划要求,该县还要建设肉鸡屠宰能力4000万只的生产加工企业、25万套的种鸡饲养场、24万吨饲料加工厂和标准化养殖基地100万平方米。今年,该县规划禽产业用地20万平方米,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禽产业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记者胡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