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前夕,乌拉特中旗蒙古族幼儿园园长牡丹比以往更加忙碌了,她每天除了组织指导各班排练节目参加汇演以外,还得亲自外出联系音响设备、服装道具等,她要让400多个孩子过一个热闹而有意义的儿童节,因为这是孩子们搬进新幼儿园后的第一个儿童节。
走进环境优美、外观漂亮的乌拉特中旗蒙古族幼儿园,无论是教学楼内的装饰和布置,还是教室内的教具和设施,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
“民族教育得从娃娃抓起。”这是牡丹园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从事民族幼儿教育的12年里,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传承和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为己任,为民族学前教育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不瞒你说,2002年旗里决定让我担任民族幼儿园园长的时候,整个幼儿园只有100多名孩子,其中蒙古族孩子只有9名,当时教师队伍人心涣散,生源严重不足。”时至今日,牡丹仍然对刚来时幼儿园的落后状况记忆犹新。
为了彻底改变民族幼儿园的面貌,牡丹全身心投入到了幼儿园软硬件改善建设中。她每天东奔西跑,早出晚归,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民族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教师办公条件,添置现代化教学装备以及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硬是让幼儿园重新焕发了生机。2011年,在旗里和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投资1500万元的标准化幼儿园教学楼正式建成,形成近20个教学班、415名幼儿、70名教职工的规模,一跃成为乌拉特中旗唯一一所承担蒙、汉、英三语教学任务的一类甲级示范幼儿园。
看着那些聪明活泼的孩子们快乐地成长,牡丹动情地说:“我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随后,牡丹又开始抓软件建设。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给蒙古族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母语环境及平台,她主持承担了全国课题“蒙古族幼儿讲故事(乌力格尔)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教研子课题,采用“故事盒操作”、“木偶剧表演”等多种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和引导孩子们从讲述蒙古族故事入手,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她还从孩子学唱乌拉特民歌入手,通过每年举办“幼儿那达慕”活动等形式,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让民族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和摇篮。
艰辛的创业换来累累硕果,牡丹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百佳最具发展潜力幼儿园园长”等荣誉称号。民族幼儿园全新的教育模式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成为乌拉特中旗乃至巴彦淖尔市民族幼儿教育的一个知名品牌。(记者韩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