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草原民俗“风情万种”
 

  变迁中传承

 卜蒙古族牧民在进行祭火仪式。

卜阿拉善蒙古族祭驼习俗。

鄂伦春族迎春仪式。

 媚锡尼河布利亚特博物馆内的民俗房。

  “草原上的民俗在其核心内容与形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时代发展过程中体现传承性。”我区民俗专家敖其说。

  那达慕是蒙古族传统的娱乐盛会。在唐代,蒙古族就有了奔马射兔的那达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那达慕只进行赛马、摔跤、射箭中的一项比赛。据1225年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剌子模后,为庆祝胜利,在布哈苏齐海地方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赛马、摔跤和射箭比赛已经结合在一起,成为蒙古族“男儿三艺”。千百年来,那达慕在流传过程中,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如马术表演、赛骆驼、服饰展示、摩托车赛,以及各种音乐和舞蹈演出等等。但赛马、摔跤和射箭却一直是其核心内容。

  蒙古族民俗专家旺楚格说,“传承了近800年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对蒙古族民间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蒙古族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间民俗文化中,成吉思汗祭祀文化渗透于它的各个方面,成为区别于其他游牧民族文化的鲜明特征。成吉思汗祭祀仪式中的50多部(篇)祭文祭词,是蒙古族人民对成吉思汗的内心情感表达,也是蒙古族民间文化的代表性经典著作。”达尔扈特人创造的《成吉思汗两匹骏马传》,并演变为几百年来每年正月初一成吉思汗大祭及其他盛大仪式上的礼仪主题歌。成吉思汗祭祀祝颂仪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直接引用于盛大礼仪活动。成吉思汗祭祀中的圣火祭祀仪式,形成蒙古民族腊月二十三祭灶仪式;奶祭仪式形成草原盛大的“盛奶节”、“马奶节”;牲祭仪式形成敬献全羊、羊背子习俗;献歌敬酒祭祀仪式形成蒙古民族独特的酒文化。

  同时,成吉思汗祭祀中的宫廷文化广泛流传于民间后,产生了蒙古族经典民间舞蹈,如珠岚舞、筷子舞、盅子舞、顶碗舞等。

  在草原上,良风美俗因其合理性和实用性而流传至今,如蒙古族民俗中敬老尊长的“献德吉”,行旅过程中敬天地,保护大自然,避免污染河水,蒙古族讲究文明礼貌,鄙弃污言秽语等。

  如今,草原上的一些传统民俗,如打马印、敬鼻烟壶等,也渐渐被人们淡忘。我们有责任让这些传统民俗掸去浮尘,再现原貌,使其更好地得到保护、传承。

  达斡尔族民间缝布画传承了代表达斡尔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伊勒嘎绣花技艺,以其朴实而又复杂的平针、锁针、回针、套针、斜针、盘针等各种针法,绣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祥云、流纹等。为将这珍贵的传统民俗流传下去,我区达斡尔族民俗专家胡秀杰一针针,一线线,创作出120多幅达斡尔族民间缝布画。她还为达斡尔族民间布艺缝画获得应有保护和传承,做了许许多多有益的工作。

  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的敖其主要研究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由于13世纪之前的蒙古族文学全部是以口头文学的形式传承,所以敖其在研究语言文学的过程中,将目光投向了民族民俗文化。她说:“民间文学产生在特定民俗文化的语境中,如祭敖包中的祭词就属于民间文学。”

  据敖其介绍,关于蒙古族民俗的现有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记录比较简单的民族志,另一种是民间整理的书籍。书籍所记载的都是某个特定时期的内容,而民俗文化又是一个处于变化中的事物,需要不断地去作田野调查,在实践中发现民俗文化的变迁,探索其在变迁中的传承。

  现代文明给传统文化带来很大冲击,所有的传统民俗都在承受着这种挑战。说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敖其认为,把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小学及幼儿教育中,将传统教育渗透到现代教育中,会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对于传统民俗的传承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户户通电...
可追溯羊肉受消费...
北梁表情
流传700多年的蒙古...
冬季消防演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黄河内蒙古段出现流凌
筑就广厦千万间 北梁百姓尽欢颜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