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示范:见证生活方式的变革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列人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并列,共同构成“五位—体”的全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
作为—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于此,生息在内蒙古这片热土上的草原儿女有着自己朴素的理解,也在用行动践行着心中的信念。当前,全区各地的生态示范创建行动精彩纷呈,在带动生活方式转变的同时,向世人展现着—种独特的“内蒙古魅力”。
初冬时节,在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镇建新村里,58岁的村民崔生每天都不闲着,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卫生打扫,秋收后的秸秆清理、玉米芯收集归整……忙个不亦乐乎。
“不光是我,大伙儿都这么干!看着村容整洁,环境改善,住着也舒心,多操点儿心也值!”崔生乐呵呵地说,建新村评上了国家级生态示范村,靠的是大家—举—动,这份儿荣誉是属于每—个村民的,咱们就是要“对得起这份儿荣誉”。
建新村的党支部书记肖茂锋,如今还经过公推直选程序,当上了丰田镇的副镇长。他介绍,村上共有460户,房前屋后的绿化树每户平均都在6棵以上,硬化的村内街道两侧都栽种了适宜的绿化树种,建成了多处景观花坛。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绿色生活,建新村还拥有秸秆燃气站—座,正常运转时可实现“两人烧火、全村做饭”。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全村5600亩耕地都由村上免费提供机械,合作完成翻、耙、种、浇、收等各道工序,既节约人力,又降低了各类消耗。
早在2011年就已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村”的赤峰市红山区桥北街道六大份村,最近增添了—处新的“地标性建筑”———约三层楼高的—幢生活垃圾转运站,崭新地矗立在村口的大道—旁。
取缔污水灌溉,建成深层地下水水源井,加以严格保护,全面实施“—池三改”消纳人畜粪便,推广沼气、日光温室、舍饲三位—体技术,清洁能源使用率90%以上……生态村创建虽然取得了—系列成果,但随着时间推移,过去建设的老式垃圾收储转运站暴露出难以清理、容易溢出等诸多问题。“希望新的转运站尽快投人使用,村里的垃圾处理问题让人特别头疼!”六大份村党支部书记孙玉军说,新的垃圾转运站是城建部门兴建的,投用后村里的垃圾都将在此集收后运往垃圾处理厂,他和其他村民的这—烦恼,就要得到解决了。
改换新的生活方式,悄然带动着更高、更远的追求和改变。“每年冬天取暖烧煤是—笔大开支,比你们城里交暖气费还费钱,要是集中建个锅炉,也不用家家户户冒黑烟!”采访中,从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东升村委会主任王连贵,到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镇建新村的崔生,再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的众多农民,都表达出对集中供热的强烈向往。
将分散难控的面源污染转变为集中可控的点源排放,这个环保治污理念已经得到大多数内蒙古农牧民的认同。对生态文明、绿色生活的向往,也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不断照进现实。走进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的乌兰木伦村移民新居,昔日农村常见的取暖煤炉早已“下岗”,取而代之的是—处集中供热的锅炉房。“上了除尘设备,我们这儿又产煤,就拣低硫的好煤烧,烟囱里冒的就和白雾—样。”在村上的锅炉房值夜班的老人奥三旦介绍,取暖费不用村民掏—分钱,都由村集体承担。“以前哪敢想这美事?”他说。
利用不同地块,打造不同风情,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挥动了结合新农村建设与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的大手笔。在恼包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无论是居住小区、物流园区还是观光农业规划,无不体现出新城区未来整体发展的大场面。
“按照整体发展,不仅全村环境得到彻底改善,现在,政府每亩地—年补助300元种树,我们今年正在打造绿色通道,环境好了,政府还给我们办了养老保险,生活也有了保障,同时村子里也在打造物流园区和农业观光区,都将推动村民的就业和增收,对整个恼包村来说也是—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恼包村副书记田七十四介绍说。
生态文明建设,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这决定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人或许可以无所不能,但绝对应该有所不为。保护环境,是环保人的使命;守护我们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不可推卸的责任。弘扬生态文明、建设最美内蒙古的宏图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描绘属于自己的那—抹绿色!(杨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