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科右中旗农牧民亲自参与农村公路建设。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深入推进,农村牧区已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软肋,并进一步凸显,实施行政村街巷硬化是改变农村牧区落后现状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重点任务之一。
近年来,我区农牧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老百姓对于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施行政村街巷硬化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牧区老百姓人居环境、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区的民生改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自治区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状况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障碍,城乡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实施行政村街巷硬化可以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进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截至2013年底,我区已实现了6570个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占全区嘎查村的57%。但按照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数据库采集原则,在实施嘎查村通畅工程时,沥青水泥路大部分只修到村委会或学校等人口密集处,行政村街巷硬化不在规划范围内,街巷未能实施硬化,出现了“最后一公里”断头路。全区现有行政村11224个,农牧民总人口1459万人,其中:农区4013个行政村595.8万人口、半农半牧区3640个行政村520.4万人口、牧区3571个行政村342.8万人口。
记者了解到,自治区农牧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近60%,农村牧区是自治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实施行政村街巷硬化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和“三农三牧”发展、实现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以及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逐步推进,自治区公路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但直接连通家家户户,发挥公路网络神经末梢的行政村街巷硬化建设较为滞后,实施行政村街巷硬化可以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促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高度重视,把嘎查村街巷硬化作为一号工程来组织实施,并立即行动,现已着手调查摸底,成立组织机构,开展前期工作,坚决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前实现嘎查村街巷硬化全覆盖。
他认为,加快行政村街巷硬化工程的实施,对于提升交通运输支撑“三农三牧”发展能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从交通运输厅了解到,目前我区绝大部分行政村街巷还是自然路面,技术标准偏低,晴天扬尘、雨天泥泞,农牧业运输工具和作业机具通行能力低,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人居环境、出行条件都较为落后,不符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需要,也不适应县域经济及“三农三牧”发展的需求。三年完成行政嘎查村街巷硬化工作显得十分艰巨。
就目前现状,交通运输厅正在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规划就该项工作的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范围与期限、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实施原则、保障措施等作了明确说明。
这项工作将利用三年的时间(2014—2016年),基本完成自治区所有行政村街巷硬化任务,规划从2014年开始,每年完成约1/3的行政村街巷硬化任务。同时,交通运输厅表示,街巷硬化工程要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相结合,与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工程相结合,与农村牧区绿化、美化、净化相结合,与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相结合;街巷硬化的规划和设计原则上只在原有街巷道路上进行改造,尽量避免新增征地拆迁工程,主要以路面硬化为主,同时兼顾排水等;坚持实施过程中根据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优先安排已通沥青水泥路和人口较为集中的嘎查村;坚持“一事一议”的原则,充分听取农牧民群众意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兼顾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考虑资金筹措的可能性,根据各地区、各行政村实际情况,由各旗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选择建设标准。
在保障措施中,规划要求各级政府及交通运输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周密组织安排,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自治区党委、政府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行政村街巷硬化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合力推进硬化任务;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强化资金管理;因地制宜,灵活确定建设标准;理顺项目审批程序,加强项目管理;加强施工管理,注重环境保护;加强养护管理,保证使用功能。
我区各旗县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一些农村牧区已经实现了街巷硬化,如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地旗县农村牧区蓬勃发展的路域经济、草原之家旅游资源开发等,这些好的做法十分值得借鉴。相信全区交通运输人必将以完善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为目标,尽快打通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有力提升交通运输支撑“三农三牧”发展能力。(记者 苏海峰 通讯员 张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