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单位联合签署《关于惩戒失信被执行人构建诚信包头的合作备忘录》,惩治失信者 记者时婷婷摄影
“凡是进入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的被执行人,在有关单位和部门职权范围内给予最大的信用惩戒,使其登不上飞机、坐不了软卧、办不了贷款、开不了公司、不能进入高档场所消费。还将定期对‘失信者’名单进行公布。”3月20日上午,在包头市签署《关于惩戒失信被执行人构建诚信包头》合作备忘录新闻发布会上,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庆祥表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因为诚信缺失,执行难已经成为困扰法院和当事人的难题,如果破解执行难更成为被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从20日起,8部门将多管齐下破解执行难,在包头市营造被执行人“一步失信、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
执行难造成信任危机
说起执行难,家住东河区的任玉凤一边摇头一边向记者介绍着家里的情况:“5年了,到现在都没拿到补偿款,家里连给老人看病的钱都没有了。过年前,对方给送来了2000元,年后我又去找了法院,但还是没有消息,20万的补偿款究竟还要要多久?怎么法院执行就这么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像任玉凤一样被法院执行难困扰的当事人还有很多,而法院执行难究竟难在哪里?
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李首原介绍,近几年,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难题,债务人逃废债务、规避甚至抗拒执行是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顽疾。2012年,全市执行案件共有3746件、结案3739件,结案标的16亿元;2013年,全市执行案件4847件、结案4015件,结案标的17亿元;2014年截至目前,受理执行案件1159件、结案622件,结案标的1.2亿元。从两年多的情况看,执行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案件标的不断增大,执法办案的困难在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人民法院的执行案件由于被执行人诚信缺失,普遍存在着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欠债不还、不守信用、逃废债务、抗拒执行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欠债企业由于银行开户监管不严,多头开户且不备案、公款私存的情况普遍存在,或借改制重组、破产倒闭之名逃避债务。大量生效法律文书难以执行,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