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日报评论】为群众住有所居托好底
 

  ———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我区调研指导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评论之一

  李克强总理近日在赤峰市红山区铁南棚户区看望慰问棚户区居民时指出,国家今年将进一步增加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规模,各地要确保建设进度,注重设施配套和公平分配,为群众住有所居等基本民生托好底。

  贯彻落实好李克强总理关于棚户区改造的要求,是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也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

  家是老百姓安身立命之本。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筑梦。近年来,全区各地在棚户区改造中带着深厚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信心坚定、提前准备,措施到位、法规先行,目前已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涉及居民73.5万户。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历史遗留和城市人口增加等原因,我区一些城市中仍有部分群众居住在棚户区中。这些棚户区住房简陋,环境较差,安全隐患多,改造难度大。

  中央对加快棚户区改造提出要求,明确各地要高度重视棚户区居民住房困难、居住环境差的问题,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

  4月3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全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大会,提出从2014年至2017年,自治区计划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5万套,投资1018亿元;其中各类棚户区改造45.5万户,投资886.3亿元;到2017年全区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达到210万套。按照这一计划,今年计划建设24万套,其中公租廉租房建设并轨建设4.2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19.8万套。这是对棚户区居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棚户区改造不仅仅是盖房子,而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不仅涉及搬迁、改造等复杂工作,还面临着资金配套等压力。对照中央要求,细化群众工作,规范补偿标准,才能使棚户区改造得到广大群众的鼎力支持;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努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度,才能稳步实现棚户区群众的安居梦想。

  棚户区改造必须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建成真正的“民心工程”。棚户区改造不同于商品房开发,政府基本是“纯投入”。各地区、各部门资金再紧、困难再大,也不能在棚户区改造上动歪脑筋、做表面文章,要把这项工作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多措并举解决建设中的各种难题,切实保障房屋质量,搞好配套设施,让群众住得放心舒心又安心。

  棚户区改造工程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让棚户区居民走出低矮阴暗的居所,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还远不是改造工作的终点。从忧居变宜居,需要解决从“输血”到“造血”的问题,要让他们有活干、有钱挣、有饭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区实施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绝不仅仅是一个大规模的住房建设工程,更是一场牵涉棚户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和一项大规模的就业工程。

  棚户区改造关系到普通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声誉形象。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我区调研指导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找准贯彻落实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把棚户区改造这件民生大事抓实办好,为群众住有所居等基本民生托好底。(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赵静 ]

【走转改大赛】好...
骑行倡环保
爱心义诊
春色满园
北梁贫困女童领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春天到托县赏大漠美景
武川农民备耕忙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