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旗算井子边防派出所地处我区西部边陲,置身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驻地除了沙海就是戈壁,是一个“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地方,曾被联合国人类生存环境调查组确定为人类生存的“生命禁区”。然而,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派出所全体干警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爱民固边的和谐篇章,为辖区群众带来幸福和安宁。
“我们继承派出所艰苦戍边、服务驻地的光荣传统,坚持‘以法为本创和谐、以防为主保和谐、以民为先促和谐’,做到经济发展到哪里,保障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治安热点在哪里,管理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民需要在哪里,服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教导员张礼元说。
涉风沙,跨戈壁,巡逻边关守驻地
在算井子边防派出所,12名干警管辖着102.79公里边境线和2.1万平方公里的边境辖区,面积相当于大半个海南省。“如果论辖区的广袤和干警的人均管辖范围,在全国也没有一个派出所能与我们这里相比的。”派出所所长贾红说。
算井子边防派出所驻地地广人稀,辖区牧民居住高度分散,离派出所最远的250公里,最近的也要80多公里。在这个素有“五十公里做邻居,一百公里去串门”之称的地区,挨家挨户巡逻走一圈也得半个多月。加之路况多为沙漠戈壁,干警们几乎是蹲着身、猫着腰坚持下来的。说起穿越沙滩戈壁所经历的生死考验,每个干警都有故事。巡逻中,最为常见的是车辆抛锚,由于通讯线路区域所限,每次车辆抛锚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困难。今年2月份,所长贾红带领3名干警执行春季常规巡逻任务,车辆行驶到距离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200公里的戈壁滩时突然熄火,经检查发现水箱被颠裂。面对前不见人、后不见户的荒滩,他们忍受着寒冷与饥饿,凭着感觉徒步寻找牧民点,行走了整整一天才找到一户牧民家。
在边境巡逻执勤,如无特殊情况,干警们从不打扰驻地牧民,常常是搭帐篷住宿或睡在车内,不论酷暑的蚊虫叮咬,还是寒冬的彻骨风霜,戈壁滩恶劣的环境让他们吃尽了苦头。但为了保障驻地和边境的安宁和谐,他们每年坚持巡逻50多次。
牢记职责,服务于民,治安警旗扛上黑鹰山
在算井子边防派出所辖区,黑鹰山矿区的治安最为复杂。据副所长楚鲁介绍:黑鹰山有丰富的矿藏,矿区每年上缴国家利税上亿元,占额济纳旗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这里出入有12个省区两万多名打工者,矿区炸药、雷管、导爆管等危爆物品占全旗使用总量的80%以上。
为加强矿区的管理服务,2004年,派出所在黑鹰山矿区设立警务室,肩负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能。他们在与辖区各矿点、单位签订治安防范责任书的同时,盯牢危爆物品的运输、储存和使用等环节,干警们还经常不顾个人安危,深入160多米深的矿井监督检查危爆物品的使用情况,并组建了帮教、法律宣传、巡逻、治保等群众性安全防范领导小组。多年来,该矿从未发生一起因危爆物品的漏管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去年7月的一天,派出所接到报案,黑鹰山盛源公司的百余名员工为讨要60多万元的工钱围堵了公司大门。干警们经过3个多小时的调解,成功地化解了一起因劳资纠纷引发的矛盾。据介绍,去年以来,算井子边防派出所通过警民恳谈化解矛盾32起,连续5年实现危爆物品“零流失”、安全生产“零事故”、外来人员“零上访”的目标。
帮民分忧,助民解困,大漠书写爱民情
爱民、助民始终是边防派出所干警服务驻地的优良传统。近年来,该所在完成戍边治安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帮民分忧,助民解困”工作。
曾经遭遇车祸、命悬一线的经历,让40多岁的牧民呼格吉日乐图记忆犹新。3年前的一个夜晚,呼格吉日乐图骑摩托车外出办事时,被一辆拉矿车碰撞,导致胯骨被撞裂、小腿3处骨折,晕倒在戈壁上。干警接到报警后,迅速前往救助,当发现伤情严重,立即将他送往临近的嘉峪关市医院救助。当时因住院费不够,干警们把警官证压在医院作抵押,还陪护呼格吉日乐图直至康复出院。由于救治及时,呼格吉日乐图的两条腿才得以保全。“如果不是这些干警们,我现在可能变成废人了!”
70多岁的陶斯那住在派出所附近,2000年,她的丈夫去世后,派出所官兵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日常生活的义务。他们帮助老人拉水、劈柴,打扫卫生,安装炉灶,送面送肉送菜……在老人屋内,摆放着一张老人同干警们的合影,老人用颤抖的手擦拭着相框:“这都是我的亲人啊,没有他们,我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
翻开算井子派出所的出警记录册,有这样一组数字:近两年来,该所在大漠开展救援行动88起,救助被困群众141人次。记录册中也收藏着驻地群众的30多封感谢信,许多信件上把派出所称为“母亲派出所”。(记者 刘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