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引导和项目带动下,通过联户、组建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发展规模养殖,形成了以牧区生态家庭牧场和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为主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区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42.9%、52.9%、39.6%、55.9%。羊肉年产量超万吨的旗县37个,羊肉产量65.4万吨,占全区总产量的73.8%;牛肉产量超万吨的旗县26个,牛肉产量29.9万吨,占全区总产量的58.3%。”说到内蒙古的规模化养殖成果,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用数字做了回答。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位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2013年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18亿头只,同比增加556.8万头只,连续9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实现了“九连稳”。全区新增存栏中牛羊占81%,羊存栏首次突破9000万只大关,通辽市、兴安盟、赤峰市、鄂尔多斯市等半农半牧区和农区为主的盟市牛羊存栏增长较快。
而这样的成果,与内蒙古推动现代养殖方式转变,着力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密不可分。可以说,在努力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过程中,规模养殖的发展模式意义重大。
2013年,内蒙古全年扶持牧区生态家庭牧场和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532个,通过打造品牌优势,提升个体单产,创新经营主体,让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优势产区地位得到巩固。
做大做强:打造高端品牌
2013年上海农畜产品博览会上,有追溯体系的锡林郭勒苏尼特羊肉每公斤售价高达120元。好羊肉卖出好价格,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只有保护好优势畜种、打造草原牛羊肉高端品牌,发展现代畜牧业才不是一句空话。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今年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畜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提高农区畜牧业产值占畜牧业的比重。
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布仁认为,内蒙古优质牛羊肉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必须发挥好草原畜产品绿色、有机、无污染的优势,加大实施品牌战略,积极鼓励牧区整合地方畜产品品牌,打造统一的区域性草原品牌,培育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引导牧区走绿色有机高端高价的路子,共同开拓市场,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让“商标富牧”、“品牌富牧”。
自治区农牧业厅下发的《关于加快建成内蒙古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实施意见》指出:依托草原天然绿色优势,重点加快发展牛奶、牛肉、羊肉、羊绒等4类综合实力较强、生产潜力较大、易于打造知名品牌的优势产品。
提升优势绿色畜产品竞争力,推进绿色畜产品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顺理成章地被提上日程。
自治区农牧业厅畜牧处处长白音认为,目前,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产业环境较好,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草原牛羊肉的品牌效应,在优势产区选择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产业发展基础好的重点旗县区,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特别是牧区,不能发展头数畜牧业情况下,只能发挥天然优势,走高端价格的路子。要下大力气推动对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呼伦贝尔羊、科尔沁牛等优势畜种原产地地理标识认证和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扩大绿色有机畜产品产地规模。同时,积极支持优势产区建立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追溯体系,鼓励养殖环节推行电子耳标,实现畜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保障草原牛羊肉的声誉。
2013年,锡林郭勒盟在内蒙古率先开展了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本着试点先行的原则,在锡林浩特市、西苏旗、东乌旗、西乌旗4个旗市对35万只羔羊建立追溯信息档案。这35万只羔羊将实现肉羊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配送、消费终端等全产业链的无缝监管,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统一打造“锡林郭勒羊肉”品牌,通过入驻高端市场,提高羊肉产业效益。
郭健认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农产品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建设滞后,很难实现优质优价。因此,我们需要努力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和档次,通过采取民办公助形式,以企业为主体,引进专业结构,开展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
他说,今年自治区计划先期在呼伦贝尔市牧业4旗开展100万只草原肉羊追溯体系试点,通过在养殖环节佩戴电子耳标,建立完整的牲畜个体养殖档案,使每只肉羊拥有自己的“身份证”,在屠宰、运输、终端销售、消费者溯源环节建立二维码,实现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