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经济新闻   
微博
Qzone
通辽科尔沁区生态旅游日渐红火:种啥围着采摘转
 

  “又红又大的草莓,原来是这样结出来的!”“城里卖的可没这么新鲜、没这口感好。”通辽市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西乜木歹村草莓采摘园大棚里,来自百公里外的科左中旗幼儿园的小朋友以及陪同的家长、教师,让这里比往日更加热闹起来。

  而采摘园主人孔祥华笑呵呵地看着这一切。几年前,受当地优惠扶持政策吸引,孔祥华从辽宁省黑山县来到这里建起7座大棚,2年前开始栽植草莓。“城里人很喜欢这种形式的休闲采摘。有一家几口的,有带着朋友来的,平常每天接待好几十人,遇到休息日,一天要来上百人。一个棚年收入有5万多元吧!”

  这是科尔沁区全力打造观光休闲采摘农业的一个缩影。“冬春有草莓,夏有西瓜,秋有葡萄(鲜果)。”在科尔沁区,以往的“秋季采摘”已经变为如今的“四季采摘”。

  近年来,科尔沁区积极深度融入通辽市“一轴(三区)两翼”旅游发展的大盘子,全力建设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主动迎接大众休闲、散客经济时代的到来。

  为满足城乡群众休闲娱乐需求,今年科尔沁区着力发展一区一线旅游,一区即莫力庙民俗旅游区,一线即科尔沁区境内横贯东西100公里的303线旅游带建设,沿线精心打造5个休闲旅游村屯和5个城郊采摘园,5万亩沙地西瓜已列入今年重点种植计划。在庆和镇,可供采摘的100亩菇菇娘已经育秧。在钱家店镇,70座大棚葡萄已经挂果,五六月即可采摘。种啥围着采摘转,带动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在该条旅游线上,蒙古族、朝鲜族民俗旅游和特色采摘既成为亮点,又高度融合。

  实施过程中,科尔沁区以葡萄、西瓜等沙地经济作物为主,挖掘现有5.79万亩大棚设施农业等田园生态旅游资源,调整种植结构,丰富种植内容,做大做强高效生态农业,着重打造特色旅游产业,探索生态持续好转、生产不断发展、农民连年增收的“三赢”新路子。

  “这些天正忙着给果树剪枝,准备育葡萄苗。再过几天,葡萄藤就要上架了!”3月中旬以来,自治区“百佳十星级文明户”当家人白思琴一直没闲着。她家的10亩葡萄、2亩果树园培植有葡萄、李子、苹果、梨、杏、沙果、樱桃等20多个品种,早晚熟结合,每年6月中旬就有鲜果供采摘,年收入近10万元。

  白思琴所在的莫力庙种羊场90%以上是沙沼盐碱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种沙地葡萄,近些年在政府补贴政策带动下,沙地葡萄由庭院扩展到坨沼地,目前葡萄种植面积11000多亩,其中挂果6000多亩,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羊场牌”商标。精心打造的“十里葡萄采摘长廊”,让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大呼过瘾。这里户均沙地葡萄23亩,人均近万元收入的70%以上来自沙地葡萄。

  而在科尔沁区,目前沙地葡萄总面积已超过6万亩,并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递增。葡萄栽下去,坨沼绿起来。“处处果香,游客如织,家家致富”的喜人场景随处可见。

  集观光、休闲、采摘、餐饮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在科尔沁区日渐红火,2013年在莫力庙种羊场举办的第三届“科尔沁金秋采摘节”,多家旅行社组织近200个团队观光采摘,有30多家种植户、600多亩葡萄园参与活动,平均每户增收1.5万元。“科尔沁金秋采摘节”也成为通辽市3大重点节庆活动之一。(邵学东)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23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