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牧区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领导干部应勇立扶贫开发工作“潮头”,心怀壮士断臂的气魄和胆识,直面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顽疾”和“短板”,积极破解三道难题,打一场扶贫开发攻坚战。
破“立足”难题。扶贫开发工作,是实现区域之间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弥补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实现区域地区之间均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
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实现“大民生大繁荣”战略的具体举措。扶贫开发工作的好坏,关系着民生民望,关系着党心民心。我们到底应该扶什么贫?扶贫开发工作不仅仅是发展经济、改善设施,而应着力于“经济发展、环境改善、设施完备、文化繁荣”这四个方面,统筹兼顾,协调一体,实现驷马齐进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破“开发”难题。地域的形成,是地理、历史、人文等多种因素下形成的,对此,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公平的看待。地域,是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主战场”,是落实党和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广阔“金田园”。打好新时期下的扶贫开发攻坚战,要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在工作中了解情况,在交谈中明了民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资料实。要立对足
根,扶贫工作的立足点是贫困地区,但我们不能把目光只放在贫困地区这个点上,要把目光放大放远,放到省地发展、中东西发展、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来,科学定位,科学规划,以图实现更大的繁荣和发展。要突出特色,一县一地一省的发展,如果没有“特色”这个支撑,就会太过普通、难以出彩,各地要根据自身优势,发展自我“特色”,具体可以从地理优势、历史底蕴、人文特色、战略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地域新发展,铸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新格局。
破“环保”难题。“子孙的地不能用、子孙的财不能花、子孙的饭不能吃”。经济开发,最容易陷入“环保错位”陷阱,最容易出现“先开发、后治理”乱象。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必须辩证看待“开发”与
“保护”的关系,不能再走“先开发、后治理”老路,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同步。要加强领导,增强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扶贫开发工作开展应做到“四有”(有领导、有组织、有人员、有力度)。要科学规划,规划应结合地域、历史、人文、资源、特色等多种因素,统筹兼顾,协调一体,既放眼看未来长期不盲目,又眼睛向下短期能见底。要强化督导,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环保问题,要全程予以跟踪、及时加以处理。
扶贫开发工作,是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共存的一项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地域和特色,重点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实现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双丰收”,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