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的话:私家车油改气不再偷偷摸摸上路、不告知违章处罚不成立、同命同价进法规更尊重生命……《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于5月1日起正式执行,它囊括的“八大亮点”将在交通方面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同时也填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近10年来我区没有实施办法的空白;新《商标法》5月1日实施“驰名商标”禁止上市,未注册商标也将纳入到法律保护范畴内;《社会救助暂行办法》5月1日施行,确立了完整清晰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这里,小编为您梳理一下2014年5月1日起我们身边的新法规……
内蒙古《新交法》“出炉” 5月1日起执行
内蒙古《新交法》全文
内蒙古《新交法》“八大亮点”
内蒙古《新交法》管理细规摘登
5月1日起交警短信通知违章
不告知违章的处罚不算数了、道路问题引发事故管理者要担责了、一次性困难救助列入基金范围了、移动测速不用制式警车可以不认可了……5月1日起,《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正式实施。昨日,记者从包头市交管支队了解到,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点对点短信告知系统已经基本完成,近期还将针对新规出台更符合包头交通情况的细则。
近日,青山区市民陈女士发现自己的车上有被贴过罚单的痕迹,可找遍整个车身都没有找到罚单。陈女士找到负责该路段的民警,最终确认自己因为违规停车被处罚了。陈女士说:“现在一些车主为了不交罚款,就把别人车上的罚单撕下来贴在自己车上,而被罚车辆却不知情。”
《办法》中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违法行为信息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后30日内,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告知方式有邮寄、电话、发送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公告等。
记者从包头市交管支队了解到,近日交管支队已与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共同讨论了交通违法行为点对点短信告知业务,预计5月1日就可以正式实施。详细
5月1日起机动车“油改气”可以上路了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车管所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机动车加装燃气装置备案登记规定》(试行),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规定的推出是自治区交管部门为了满足广大私家车车主“油改气”的迫切需求,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结合内蒙古实际而制定的。
据了解,本次出台的新规对机动车“油改气”做出了详细的要求:机动车加装压缩天然气或者液化天然气燃料装置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在加装后10日内向车辆管理所申请加装燃气装置备案登记;机动车所有人申请加装压缩天然气或者液化天然气燃料装置的,应交验机动车,并向车辆管理所提交加装燃气装置申请备案登记表(机动车变更/备案申请)、机动车所有人身份证明、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行驶证、改装厂资质证明(复印件加盖公章)、《车用气瓶使用登记证》、《燃气汽车改装合格证》、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不含免检车辆)等证明或凭证。对符合规定的“油改气”车辆,车辆管理机关将在机动车行驶证备注栏加盖印章进行签注,并在登记证书上打印“加装燃气燃料装置”字样进行签注。同时,新补领的行驶证、登记证书上将重新签注车辆加装燃气燃料装的时间。转正了的私家车油改气,你怎么看?
新《商标法》5月1日实施 “驰名商标”禁止上市
新《商标法》5月1日起正式实施,未注册商标也将纳入到法律保护范畴内。昨日上午,青山区工商分局和青山区科技局召开2014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工商分局负责人对新《商标法》进行了解读。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青山区工商分局局长郭维俊介绍,新《商标法》5月1日实施后,生产、经营者若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都属于违法行为,将会受到工商行政部门的处罚,最高罚款10万元。
郭维俊表示,随着新《商标法》实施,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权利人因侵权受到的损失、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或者注册商标使用许可费的1到3倍的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如果上述三种依据都无法查清,法院可以酌情决定法定赔偿额,上限从5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详细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5月1日施行
4月22日,记者从全国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电视电话会议了解到,为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8项制度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作为基本内容,确立了完整清晰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该《办法》将于5月1日起施行。
会议指出,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关系百姓民生,关系社会的公平正义,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形成各方面的合力。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切实做好社会救助的各项工作,确保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更好更大的实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