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强为水果玉米做远景规划。
农学博士马瑞强:做职业农民,带水果玉米走向世界!
记者:你是农学博士,你的事业家庭都在北京,怎么想到要回乡创业种水果玉米?你觉得在巴盟种水果玉米有优势吗?
马瑞强:2007年我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期间,就发现水果玉米鲜有人种植,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我的家乡巴彦淖尔就在河套平原,土壤肥沃,灌溉设施发达,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特别有利于高糖作物的种植。我就想到要让水果玉米事业在我的家乡发展壮大。
2009年春天,我在自家地里辟出7亩水果玉米试验田试种成功,每亩比普通玉米多收入200元。我成立了水果玉米专业合作社,但乡亲们不接受“新鲜事物”,谁也不愿意加入。我开着面包车去18个村轮番做工作,又给农民争取来了多项农业补贴。到2014年,种植面积增加到1万亩。现在,通过合作有了冷库、真空包装生产线。目前水果玉米已经销到了全国各地,带动1000多户农民走上致富路。
记者:近几年你获得了“全国农业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13年你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你觉得你自己的独特贡献是什么?我记得你曾经带着水果玉米上全国两会,觉得你志不在小,你觉得水果玉米的前途在哪里?
马瑞强:贡献不敢说,我永远都是农民的儿子。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我想做的正在于此,我的理想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链条越来越长,农民收入越来越高,我能做出一个伟大的品牌,让水果玉米走向世界!我相信这片土地会给我丰厚的回报。
记者:听说你对绿色农畜产品比较感兴趣,这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的把我区“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定位非常契合,你下一步在这些方面有什么规划吗?
马瑞强:高品质的牲畜产品需要高质量的牲畜饲料。我学的是微生物专业,还有两项微生物领域的专利发明。今年,我要把微生物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牲畜饲料加工上,尝试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牲畜饲料品质,进而服务绿色产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