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正负能量两级博弈,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文化绽放夺目光彩。蒙古语网络春晚一枝独秀,专业水平越来越高
阵地已经建好,各项文化活动也如火如荼地相继展开。
和全国一样,互联网这柄“双刃剑”在促进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同时产生了一些负面问题,出现了网络淫秽色情、网络赌博、低俗信息等等乱象。内蒙古的网络发展的历程,同时也是正负能量不断交战、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引导、创新管理的历程。
2004年以来,“打击网络色情,净化网络空间”“大兴网络文明之风”“网络媒体内蒙古行”等一系列旨在宣传内蒙古,传递正能量的大型活动相继开展。内蒙古互联网管理部门还与网上自发形成的内蒙古网络写手联盟新浪博客圈等合作,组织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征文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区内网民参与。
网络负能量和正能量的不断博弈,官方的主动引导无疑使正能量占了上风,主旋律不断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弘扬。
一批新兴的网络文化业态,借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强区建设的东风,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的文化发展要求,开始深入挖掘内蒙古丰富的草原文化矿藏。经过多年努力,我区的草原文化资源优势正在逐步提炼升级为产业优势。草原文化的华彩正在由北疆“深闺”走向更大的舞台,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展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2013年12月28日,“美丽内蒙古”首届内蒙古网络剧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展示颁奖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大赛设置的40个作品奖,设置的最佳导演、最佳演员、最佳摄影、最佳编剧、最佳音乐5个单项奖以及优秀组织奖、奉献奖、人气奖3个特别奖项,被我区各盟市广播影视制作机构、区内外影视制作公司代表及个人获奖者代表81人领走。蒙古族文化名人拉苏荣、乌兰托嘎、宁才、麦丽斯、冉平等参与了这场网络文化盛宴。
2013年春节期间,朵日纳·2013首届蒙古语网络春晚在中国蒙古语新闻网等10多家蒙古语网站和优酷等国内知名视频网站播出。这是我区首次在国内外蒙古语观众范围内举办的网络春晚。晚会立足于全新媒体的理念,以网民赛事与传统春晚相结合,以赞美生活、演绎幸福、追逐梦想、喜迎新春为主题,以全民参与、草根明星化、明星草根化的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蛇年春节献上一台由草根明星自编、自导、自演的“三贴近”网络文化大餐。2014年,由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电视台、通辽广播电视台主办,中国蒙古语新闻网、中国网络电视台、通辽日报社承办的2014年蒙古语网络春晚《我的家乡科尔沁》在马年春节播出,网民的评价是:专业水平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