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笔谈
白玉刚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内蒙古工作的总体要求、“守望相助”的殷切期望和“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准确把握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提出的“四个发展理念”和“六道风景线”的发展目标,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8337”发展思路,鄂尔多斯市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在早转中争取主动,在先转中赢得先机,再铸科学发展新辉煌,把鄂尔多斯建成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更加璀璨的明珠。
以产业转型为核心,在提升发展水平、增强经济实力上实现新突破。立足比较优势,围绕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产业体系。一是推进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转化增值、扩容增效。资源型产业要立足转化增值,以煤为基,着力做好“五篇文章”,建设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国家新型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精”字上做文章,加强煤炭洗选配一体化建设,推进煤炭质量体系建设,打造鄂尔多斯煤炭国优品牌。“转”字上做文章,推进煤转电,让“煤从空中走”;推进煤转气,让“煤从地下走”;推进煤化工,让“煤转化走”;推进煤电铝一体化,让“煤循环走”。“长”字上做文章,推进煤气化工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引进、培育一批围绕大项目、大企业做配套的中小生产型企业,推动产业链式发展。“集”字上做文章,推进产业发展由分散型向集中化转变,生产方式由线性型向循环经济转变,实现项目园区化、产业基地化、企业集群化。“增”字上做文章,把转化成效最终体现在生态建设、民生改善、促进就业、财力增长的贡献上。非资源型产业要以扩容增效为抓手,重点发展以汽车、煤机、化机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全区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扩大非资源型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提高其经济效益和对地方的贡献率。二是推进服务业配套发展、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为一产、二产提供配套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抓好生活性服务业,努力开拓面向全国市场的三产服务业。坚持多行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大产业服务”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产业链、以“大旅游服务”为核心的旅游度假避暑休闲产业链、以“大社区服务”为核心的生活性基础服务产业链,建设国家蒙元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家特色产业研发和技术创新基地、西部地区旅游度假避暑休闲基地。三是推进农牧业特色发展、规模增效。从鄂尔多斯实际出发,农牧业必须走特色发展、特色种养的道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推进精深加工、品牌发展,建设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要大力培育和引进农牧业龙头企业,在特色种养的规模化工业生产、精细化标准生产、市场化品牌生产上下功夫、做文章,尽快形成特色种养业发展的规模效益、市场效益和农牧民增收效益。
以城市转型为重点,在城乡一体发展、建设品质城市上取得新进展。鄂尔多斯城镇化已从数量扩张进入质量提升的阶段。我们要抓住中央和自治区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呼包鄂城市群的机遇,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内涵,促进产业和人口高效集聚,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从满足城镇居民生活、学习、工作、娱乐、休闲等需求出发,加快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宜居城市。二是优化城镇布局。推动东胜、康巴什、阿镇城市核心区一体化发展。推动准旗、达旗等旗区主动接受呼市、包头、乌海、银川等城市辐射,打造连接呼包银的重要区域节点。推进旗府所在地和特色小城镇配套功能建设,加强嘎查村、居民点和聚落点建设,形成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重点镇、特色镇、行政村、聚落点一体化发展格局。三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自治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以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提升农村牧区发展水平。
以生态转型为基础,在巩固成果、建设美丽鄂尔多斯上迈出新步伐。鄂尔多斯独特的立地条件,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本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坚定不移抓好生态建设。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和草畜平衡制度,保护好基本草原,坚决制止新开荒。坚持并完善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三区”规划,划定生态红线,推进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建设稳定的绿色生态屏障。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坚持适地适树适草,抓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促进地区生态持续改善。二是坚定不移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准入门槛,坚决杜绝引进其他地区淘汰的落后产能。对引进建设项目,实施更加严格的环保制度,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污染,让鄂尔多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三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方面,大胆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步入制度化常态化轨道。
通过转型发展,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上取得新成效。坚持富民优先导向,扎实做好民生工作,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一是织好民生保障安全网。推进民生保障同城待遇,完善综合救助体系,有效解决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生活问题。推动就业创业,促进城乡居民稳定增收。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2017年全市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二是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拓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着力巩固和谐稳定大局。巩固提升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建设成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统筹解决政府性债务、民间借贷、房地产问题,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要素驱动、激发转型活力上做出新贡献。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转型发展的根本保障,推动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转变,增强市场和社会活力。一是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推行政府权力公开清单制度,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消除各种隐性制度和政策壁垒,真正把“看得见的手”用好,把“看不见的手”用活。激活各类创业主体,推动企业创业、社会组织创业、个人和家庭创业,形成全民再次创业的发展氛围。二是在扩大开放上下功夫。主动融入呼包鄂榆城市群,积极对接首都经济圈,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技术协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要素良性转移,打造最具活力、最富商机的发展前沿和开放高地。三是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巩固拓展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建设成果,积极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合作平台,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努力在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拥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带动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为鄂尔多斯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