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马背民族如何做大马产业?
 

  编者按

  5月30日至6月1日,中国国际马产业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除本土企业外,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等国的领军企业也前来参加,业务涵盖了马场、马业俱乐部、马业产品及配套服务、马具制造等各个方面,搭建起中国与国际间的马业交流、合作、贸易平台。6月27日,作为第十一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展演剧目之一,展现蒙古人与骏马悲欢离合的故事,表现蒙古马忠诚勇猛、不屈不挠品质的舞剧《白骏马》在内蒙古人民会堂上演,再度引起人们对蒙古马的关注。内蒙古马文化历史悠久,现拥有60多万匹马和一流的赛马场、马术俱乐部,是全国最大的马繁育基地和马匹进口、内销市场。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马产业仍处于欠发达状态,丰厚的马文化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仍然很小。如何发挥马文化的潜力,推进马产业的发展,让文化创造更大价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来自锡林郭勒盟牧区的骑手在展示套马杆。记者 王晓博 摄 

  帅气的“小伙”。记者 章奎 摄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中这样说: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吃苦耐劳、一往无前。这让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蒙古马。

  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品种之一,是农业部确定的我国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既能忍受酷暑蚊虫,又能忍受零下40℃的严寒。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蒙古马逐渐分化形成了乌审马、乌珠穆沁马、阿巴嘎黑马、三河马等优良类群。在分化发展的同时,形成了以地域、部落、民族、生活习惯为特点的不同的马文化。

  5月30日至6月1日,为期3天的中国国际马产业博览会在内蒙古举办,新西兰、法国等世界各国的马业领军企业聚集呼和浩特,期间举办的内蒙古马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蒙古马选美大赛、中国西部马术公开赛、马术表演等多项活动,为内蒙古马文化和马产业发展再提了一次温.。

  让蒙古马跑起来!

  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马匹资源丰富的地区,数量约占全国马匹总数1/3,马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自治区传统马业逐渐衰退,役用马数量急剧减少,导致部分优良的地方马品种失去保护近于灭绝;现代军用马需求也越来越少,部分训练的马匹仅限于拍摄影片等特殊作用;诸多原因使得本就数量不多的马匹养殖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内蒙古现代马业就十分有必要。要大力发展‘运动马’,利用现代马业承载和发扬传统马文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马业协会理事、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怀栋说。

  “运动马业主要包括对马的驯养、繁育、比赛以及与此相关的艺术创作、体育活动等内容。”王怀栋解释道。

  “马文化作为独具草原文化特色的重要内容,是草原文化的载体、形式与源泉,研究内蒙古马文化,就是要挖掘整理文化历史,以运动马业为载体,把草原文化展现给世人,使得草原文化得以发扬。”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芒来说。

  “内蒙古深厚的马文化底蕴,也为发展现代运动马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比如,传统鞍具的制作工艺、精彩绝伦的服饰、享誉中外的那达慕、驯马套马习俗、悠扬的马头琴乐曲,都可以直接嫁接到现代运动马产业中来,以传统的手工工艺制作现代速度赛马马鞍、综合鞍具、以及骑手的服装。”有专家如此建议。

  赛马是现代马业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自治区各地近年来逐渐完善了赛马设施,并多次举办了各种赛事,如2011年8月26日,在鄂尔多斯市举办了首届国际马文化节;2011年9月10日,在鄂托克前旗举办了首届内蒙古上海庙赛马节;2012年8月4日至6日,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河九曲湾景区举办了第三届中国·锡林郭勒马术耐力赛;2012年8月23日,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举办了第二届国际马文化节,等等。借助这些赛事,内蒙古马文化得到展示和传播,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马协、马术俱乐部也纷纷借此展示各自的马术运动服饰及马文化产品,这为内蒙古借鉴先进经验发展现代马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让蒙古马跑出去!

  内蒙古如何做大马产业?如何让蒙古马跑向世界?在内蒙古马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办期间,多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为内蒙古现代马业发展把脉。

  芒来认为赛事是集中展现运动马文化最好的方式。从场地设施到马匹骑乘、从马具装备到运动员服饰、从马匹表演到网络媒体宣传,比赛可以与国内各地和国外在产业发展上实现更广泛的交流,可以促进马文化马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应当鼓励各地以多种方式积极举办各项运动马赛事,推动内蒙古运动马业迅速发展。

  王怀栋认为可以借助马福利彩票的发行,吸引社会资金发展运动马业,并最终实现运动马业的产业化,也可以通过马术俱乐部宣传现代马文化。此外,马产业人才的培养也很重要。目前,内蒙古农业大学马术学院、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马术学校、内蒙古体育局马术学校,都在培养不同层次的现代马业人才。学员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对于马文化的了解认识与日俱增,学员毕业走向社会,必将成为马文化的宣传者和建设者,对于传播现代马文化发展现代马产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还有专家提出,文学文艺作品,历来是宣传马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能把马的形体、马的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马的绘画作品,表现马奔腾万里、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马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马的忠诚、积极向上的精神;马的音乐,或悠扬或激越,给人无限遐想……所以应该积极推动文艺作品的创作,营造马产业发展的文化环境。

  “近年来,文化旅游越来越被广大游客所推崇。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定位,把马文化元素如马队迎接、观看马术表演或休闲骑乘等加入到草原旅游中来,也是建设传播马文化和发展马产业的很好方式,同时也能丰富草原旅游的内涵。”王怀栋说。(记者 章奎)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那达慕赛马上的英...
那达慕上的激情博...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克什克腾旗“空中那达慕”试飞
苏尼特左旗为185名老人集体祝寿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